“让一个曾经偏僻落后的村庄变成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艺术的力量到底如何展现?”川美讲堂第三季第四讲,邀请到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令香出镜。他以《在地生长:中国式公共艺术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为题,结合其在酉阳花田乡中心村的艺术乡建实践,分享公共艺术在乡村的应用经验和前沿观察。
酉阳花田乡中心村,地处武陵山腹地,曾经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2021年5月,曾令香担任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当地开展起乡村艺术季策划与艺术品创作、文化振兴规划、道路及建筑风貌艺术设计、“厕所革命”、农耕节场景装置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人民美术讲习所等,用艺术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如今,该村围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三条主线,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水泥路变成了沥青油路,网络信号覆盖村寨院落;房屋风貌改造,内装舒适、外观漂亮,一幢幢、一排排,形成亮丽的新农村风景……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壮丽乐章。
在本期讲座中,曾令香以大量的案例,阐述一种既当代又传统、既全球又本土、联通艺术与社会的倡导共建的中国式公共艺术的特性、矛盾与思考。特别是,艺术家把自己作为方法,以现场为社会实验室,如何用“十八般武艺”,从创办一个讲习所开始,让一个偏僻落后村庄变成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的故事。
在他看来,中国式公共艺术应尊重本土文化,走群众路线,通过艺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艺术与乡村的双向赋能。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公共艺术的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艺术+”新范式、路径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