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晚期,来自西洋的画珐琅技术伴随海禁的解除而传入中国,广东、北京清宫造办处成为清代(1644-1911)金属胎画珐琅的两个重要制作中心。18世纪上半叶,广珐琅不仅借鉴明清外销瓷及西洋艺术图案,形成自身独特的装饰语言,制作外销、内销画珐琅产品,还为造办处珐琅作提供人员、技术、原料等支持。乾隆二十年(1755)前后开始,乾隆帝经粤海关定期传做广珐琅,用于清宫、圆明园、热河、盛京的陈设以及日用、赏赐。宫廷成为广珐琅的重要消费者之一。广珐琅的技术与成本优势更促使乾隆帝于1776年前后将金属胎画珐琅生产主要交由广东承办,而造办处珐琅作转而专注掐丝珐琅制作。乾隆年间的广珐琅因此发展出更多的面貌,如除白地之外,松石地、宝蓝地、黄地画珐琅的兴起,仿掐丝、仿古画珐琅器的制作,透明珐琅的出现等等。与此同时,广珐琅更远销欧洲、中东,并因应目的地市场不同的需求和审美习惯,制作千面万向的作品。18世纪晚期开始,伴随清宫传做的锐减、欧洲市场的萎缩、广彩产量的飙升,广珐琅在延续18世纪艺术特色的同时,借鉴广彩的造型和纹样,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并创建商业品牌。19世纪40年代特别是60年代以后,带商号名款广珐琅盛行,见证近代商业的发展。讲座旨在呈现清代广珐琅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艺术风貌、其所体现的不同地域或文化间技术与艺术的交流,及其因应市场变迁的调适。
讲者:许晓东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副馆长)
语言︰普通话
「总相宜︰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详情︰https://bit.ly/3qnzFPd
「总相宜」讲座系列详情︰https://bit.ly/3ek8Bhg
*****
「总相宜︰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为香港首个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美术推广项目,港中大文物馆并与首饰设计培育中心Loupe于元创方合作举办当代珐琅艺术设计展,罕有展出多件古今具代表性的顶级画珐琅艺术品。
以传承画珐琅工艺为宗旨,港中大文物馆与Loupe亦会举办一系列珐琅工艺体验工作坊及讲座,详情请浏览 https://bit.ly/3qnzFPd
「总相宜︰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广珐琅大解构 &「总相宜︰当代珐琅艺术设计展」展览特刊︰https://bit.ly/3rqZcr0
#港中大文物馆 #展览 #总相宜 #珐琅 #画珐琅 #艺术 #文化 #ArtMuseumCUHK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