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复盘分析】对比原纪录情况参见左上角,P2为新旧WR对比。
第一节19.246s:前几个切线没有问题。最后长距离右上的角度不太好被迫松键导致费时(0.05s左右),后来蹭路面加速小技巧(减小对斜面支持力,增加向右的加速度)走的一般。这个地方走得好坏与向前的速度的大小和蹭路面的位置有关,因此最佳情况是提早松↑键保证躲过路角后再看时机按↑,综合保证最大向前速度与最合适的位置。本小节距离个人最佳有0.15s。 评价:B
第二节16.621s:落地时空中向左的太多,导致向右不够,错过最佳切线时机。这里在木板上就应该稍靠左一些,并且在空中就应该按右提前助跑。第二个切木板以从第三个石变下方过为定位基础,依靠第四个石变右侧作为时机参照点,当玩家球右侧到达该处时按右上即可。本小节距离个人最佳0.08s 评价:B+
第三节12.729s:成功应用木球鬼躲新捷径!该捷径的技巧:起跳前尽量向右拉,飞出时按←↑,要求带着一定向左的速度在右上角很合适的位置弹斜坡,接触路面一瞬间非常短促地按一下→后赶紧再按←。综合来讲该捷径为3-1和9-1技巧的融合,对时机、路线、按键策略和按键时长的要求都极为苛刻。该捷径个人初见了3000次才成功并找到技巧,找到技巧后成功率可以到1%以上。视频中不是最佳情况(最佳情况可以几乎没有卡顿上来)。后来的部分由于怕重蹈原纪录换错视角耽误时间的覆辙,索性直接不换视角,宁可不在意跳下落点的细节,鬼躲石变还是没阴沟翻船。评价:A-
第四节44.125s:石球仍然尝试螺旋单轨出弯但是还是失败了(练习时成功率50%以上)。后来的石单靠着之前的练习经验侥幸成功了,最后很保守地提前回到双轨,过弯也很保守。后来石球脱轨也走的还行。评价:B+
第五节30.849s:走到这里已经有点紧张了。纸球的路线规划的细节要点由于很久没玩早已忘记了,因此走的很随意。几个风扇处理的都很保守,其中有一个风扇还失误了造成了大幅卡顿。对比原来的2:16.5(最后小节走的很好),本小节慢了0.7s!评价:C
【总结与体会】
TAS技术问世后,Ballance中一些遗留的技术问题的“边缘地带”将会被一一解开。2-3的捷径就是典型的例子,在TAS之前,人们经理论和实践分析后普遍认为是不可行的,然而现在的事实却相反。SR2因此从高精细节+中度运气型关卡变成了捷径型关卡。该纪录也是单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打的,不同于HS1的硬核和高注意力。本视频仍然存在极多的细节问题,综合细节水平远不如我之前打的SR2纪录。因此若能保证2-4石球单轨和脱轨的成功率,回破的难度不大。
最后说一下对TAS技术的态度:TAS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更改竞速观念,为我们展示关卡真正的理论极限,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我们对游戏本身亲自动手探索的过程和乐趣,更不可能以“优越感”的形式存在!TAS是能直接给出一个确定信服的结果,但是我觉得探索本身这一过程不能因此而淡化或畸形。一个新技术观念的提出、怀疑、纠错、修正、优化、证实等环节都是乐趣的体现。不过TAS的出现可能会让这个过程加速甚至缩水。若TAS技术带给大家的仅仅是视觉的冲击、观念的修正及兴趣的激发,而不会让玩家对游戏的态度变得“机械化“或”快餐化”,那么它就是一个成功的存在。在未来,“纪录内卷化”的环境会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边缘地带”的解开而有所改善。我相信这让有潜力和能力的竞速玩家有更大的机会和动力去冲击世界纪录!Ballance的技术发展正迎来历史性的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