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人造语言——艾欧尼亚语

人造语言——艾欧尼亚语

2019年03月01日 17:39--浏览 · --点赞 · --评论
粉丝:9666文章:2


读音:ai ou ni a (含义:初生之土)

每次听到艾欧尼亚英雄嘴里发出各种奇怪的台词,就忍不住好想冲进游戏里提起TA的衣领问:“叽里呱啦说人话!很快乐是不?”


眼看克林贡语,龙语,多斯拉克语等虚拟语言一个比一个骚,LOL的世界观怎么能缺少一个虚拟的人造语言呢?

于是,我决定选择艾欧尼亚这个历史久远,传承延绵不绝,极具特色,且长期隔离于瓦罗兰的地区,作为人造语言的目标。


一. 语系 (属于哪种语言?)

首先必须明确,艾欧尼亚语是哪种语言大类,否则根本无从下手。

作为中国人,我必然选择自己母语所在的语系,一来造语法简单,二来,艾欧尼亚本来就是LOL世界中东亚的代表。

所以,艾欧尼亚语被我放在了“汉藏语系”这一大类,一般是:

“分析语”,

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单词,且带有一定的音调语言特色。


分析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复杂的语法,没有屈折变位。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格,性,数,也没有过去式,完成式,将来式,虚拟式。

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最典型的就是:汉语)


这样的语言,语法学起来是非常简单,只需创造一定量的“虚词”,就可以构建一个庞大的体系。

(一方面也是因为偷懒)

举个例子,“艾欧尼亚”这个词,

艾欧尼亚(初生之土)

组合起来就行,每个字的含义都是独立的个体,连接起来不需要进行变位或者变化。只需要一个虚词(第三个字,读作:ni),就可以理清它们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新词。

没错,“艾欧尼亚”在艾欧尼亚语中的含义就是:初生之土。


二:发音

艾欧尼亚语的发音比较简单,至少元音是很少的。

但是辅音相对较多,有清音,浊音,和送气音之分。甚至还有单舌颤音。

但是韵尾只有一个,就是n,这点和日语完全一样,但不像日语一样独立成一个音节。


没错,

艾欧尼亚语其实就是以东亚语言为基准混合出来的人造语言。

(现在影视剧和游戏都是以西方语言为基础创在,我们也需要一个东方语言为基础制造的虚拟语言)


艾欧尼亚语的元音只有10个,

7个单元音,3个双元音,也叫“滑音”。

分别是:

(那个奇葩的国际音标是长这样:/ɹ̩/,发音就是汉语中,“子”,“词”,“丝” 三个发音中都有的那个部分的元音)


这个元音在部分词汇中会被弱化,形成类似辅音音节(例如英语中的room的m,star中的star等)的存在。但是它仍然是一个独立的词语或者字。比如劫的艾欧尼亚语发音和英语一样是zed, 这个d,因为重音在ze上,变成了弱化的元音/ɹ̩/。


音调


值得注意的是,艾欧尼亚语作为汉藏语系的一类,是有音调的,但是我只造了两种音调,“高音”和“低音”。

音调语言的特征就是,同一个发音,不同音调会导致意思完全不同。

例如,a这个发音,如果是高音(重音,类似普通话中的第四声去声),就有“宝珠。珠子”的意思。但如果是低音(类似,日语中的平音,或者普通话中的第一声),就是“光”的意思。

阿卡丽的“阿”字

由此可见,艾欧尼亚语中的"同音字“会相当多,这也就是 文字的表意作用大放光彩的时候了。


但是艾欧尼亚语中只存在高低音,说明艾欧尼亚语是一种从“音调语言向高低重音语言(Pitch Accent)演变的”,即主要是高低重音,但却保留了部分 音调语言的特色。

像日语,上海话(吴语),土耳其语,瑞典语等很多语言都是高低重音语言。

我们可以看一看具体的例子

(如果你学过日语,或者你是上海人,下面的例子你一看就懂了)


(1)两个音节(字),第一个高,第二个低

HꜜL (H是高音,L是低音)

IPA: ˥˩ ꜌ 

(IPA是指国际音标,这里是音调国际通用符号)

劫 /ze dɹ̩/

(可以看到这个发音和英语中zed的音调一模一样)



(2)两个音节(字),第一个低,第二个高

LꜜH

IPA: ˧ ˥˩

李青 /li ɕin/


(3)两个音节(字),第一个低,第二个也低

L-L

IPA: ˦ ˥ (类似日语中的平板音)

均衡:/kin kʰo/


(4)两个音节(字),第一个高,第二个也高

H-H

IPA: ˥˩ ˥˩ (音调同汉语普通话中 “会议”两个字)

阿狸 /a ɾi/

可以看到,在这里与 高低重音 语言产生了差距,保留了一部分声调语言的特性。

没有变成高低音,而是两个字都保留了重音。


注意:在艾欧尼亚语中,虚词永远默认发低音 (这点和日语中的助词音调规律又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以虚词 艾欧ni亚的“ni”作为例子,看一下虚词在句子中的音调变化又有什么不同。


(5)两个词语,第一个词是“亚索”(前面三个字)的意思,第二个词语是虚词ni, 表示链接,关系,类似古代汉语中的“之”的作用。 比如XX之XX, 或者XX之XX如同YY之YY 的用法。

L-H-HꜜL

IPA: ˦ ˥ ˥ ˩


国际音标:/ia su o ni/

“亚索”在艾欧尼亚语中发三个音,类似日语的平板音变化,到最后的虚词ni时,突然降下来。


(6)两个词语,第一个词是“卡尔玛”(前面三个字)的意思,第二个词语是虚词ni,

L-HꜜL-L 

IPA: ˦ ˥˩ ˩ ˩ 


国际音标:/kʰa ɾɹ̩ ma ni/

“卡尔玛”这三个音在艾欧尼亚语中,重音在第二个。虽然虚词ni是低音,但是不会因为前面也有个低音,就变成像日语那样成平板音。除非后面的是实词才会出现平板音。

否则只要是虚词就保持绝对低音。


看起来是不是很难?

没关系啊,实际应用起来和日语非常像,读起来很顺的。

我这里看起来复杂是因为引用了国际音标标注法,为了更加专业和表达准确严谨。


三:文字

艾欧尼亚语的文字风格非常圆滑,优美,如同这个地方的文化一样,讲究自然随和,均衡统一,和谐安宁。

如同 联盟宇宙里,锐雯和亚索的一段官方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


由此可见,艾欧尼亚文字是有非常柔美的线条。

基于这个官方硬核信息,

再受 “均衡教派” 的logo (源自阴阳太极图)和 艾欧尼亚这种特色魔法地势所启发的。

艾欧尼亚的“旋涡岩石”


创造了这种“阴阳”之分的文字。


那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没错,艾欧尼亚文字,可能很多人看上面的“元音字母表”,以为又是一个表音文字,如英语,阿拉伯语,韩语,蒙古语(几乎全世界所有语言都是表音文字)之类的。


然而实际上,艾欧尼亚文字是一种“表音意”文字,就像古埃及的“圣书体”和“汉字”的融合。

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


这个字读作:kha (音同“咔”),元音是“a”,上面那个表大家已经看到了。

而辅音是上面那个半包围一个点的样子。这个辅音是 送气清音:kh


而右下角的是“形旁”,本身是不存在发音的,但是表示具体的某种含义,或者标志。

从艾欧尼亚早期的“象形字”发展过来的。

在创造过程中,我主要参考了汉字的“小篆”体。


这意味着,虽然左上角表音的音节组合起来虽然不多,但是,右下角的形旁,可能会有成败上千个,如同仓颉造字般,疯狂造字。(呜呜呜呜......)


大家可以猜猜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没错,这个字就是“天神”或“天堂”,不是英语中的god,而是汉语中“天”这个泛概念。

这个形旁就是参考自小篆“天”的样子,改变过来的。


此外,表音部分还有几个音。一个是尾音,也是唯一的尾音:n,相当于日语中的拨音:ん,写在这个位置:

比如上面这个字发音为:xin(新),如果不加这个尾音就是 "xi"。 右下角的形旁是龙的形旁,因此这个字是“龙”的意思。大家应该猜到了,这就是盲僧 李青的那个“青”。

(李青的英文发音是 Lee Shin)


另外,还有一个半元音。所谓半元音只有两个“y”和“w”,可以用作辅音的元音。

写在这个位置:

如果半元音出现在一个 音节中,则自动作为中间音来发。

比如上面这个字,没有半元音的话,读作“la”(拉),加上半元音“yi”后,

读作“lia”



可能有人纳闷,艾欧尼亚语本质上是表意的,单如果碰到外来语,比如德玛西亚,诺克萨斯这些地方的语言,如果音译? 和中文一样用类似的词吗?


聪明的艾欧尼亚人(也就是我),想到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叫做“表音半文体”。

也就是说,不写 形旁,只写音旁。而缺了的右下角部分,太丑,看起来不够“均衡”,怎么办?


由于艾欧尼亚语是一个文字就是一个固定统一的字,已经被定下来了,所以每个字的音调大家在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就好像,看到“狗”这个字,我们不需要查字典,就知道它是第三声。

但是如果去掉了形旁,纯粹表音的话,会导致大家不知道到底是高音,还是低音,于是,大伙就在原来形旁的位置,加上“音调号”,如下所示。


实心表“高音”,空心表“低音”。

这四个字,就是 影流之镰刀——凯隐 的全名 “悉达 凯隐”的艾欧尼亚文字写法

读作:**** Kaiyin

凯隐是诺克萨斯人,诺克萨斯入侵艾欧尼亚时,被当做童军扔到战场上当炮灰。后被影流之主劫所救,养大成人,用于反击诺克萨斯。

因此,悉达这个姓,必然是诺克萨斯的姓,一个外来姓,所以用表音半文体表示。

重音在第二字“da”上。


而他的名字“凯隐”,官方并没有说是谁取的,很有可能就是他自己的原生名字,也可能是劫给他取的。但就算是来自诺克萨斯的原生名字,相信劫也会利用艾欧尼亚文字中那些“发音相同,而字意很好”的字来给他取。所以这里用完整的文字书写他的名字。


除此之外,瓦斯塔亚人不一定用艾欧尼亚文字写,除了那些和人类社会关系密切的,比如阿狸和悟空。而与人类社会疏远的,比如霞洛,可能也就只会用半文体写自己的名字吧。


另外,维鲁斯虽然是艾欧尼亚英雄,但是他本质上是一个来自恕瑞玛的暗裔被封印在此,所以他的全名也是用半文体书写。 如下:

读作:Va Ru S (高音是在Ru上)


四:历史,文化与文字演变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艾欧尼亚这么大,南北相聚如此之大,一定存在方言,那怎么将发音固定下来,然后融入了文字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字?

比方说,万一在别的地区,a这个音可能有两三种,或者一个字有五六种声调,你难道要替换它的“声旁”?那这样不是整个字都被瓦解了吗?如何表意呢?

首先,大家需要搞清楚,目前艾欧尼亚文字的发音是“标准语”,是艾欧尼亚的通用语,类似普通话的存在。是以普雷希典附近的省份为基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而确定下来的。

(同样是来自官方小说 断剑的自白 里的原文,可以佐证)


普雷希典千百年来一直是艾欧尼亚的心脏,文化中心,许多人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圣城学习,交流。

所以,目前艾欧尼亚语的通用语就是北方人类的方言。

此外,如下图所示还有以下几大方言区。

早期的艾欧尼亚人,和地球上的文明一样,使用的是“象形字”,数量及其庞大。

后来,传说最早的一群瓦斯塔亚人由于不会使用和学习象形字,为了和人类进行书面交流,他们发明了一种优美的表音字母。艾欧尼亚人有时也会利用瓦斯塔亚人的表音文字对象形字进行注音,学习,记忆。

后来经过千年的发展,两种字体开始融合,最终演变成现在艾欧尼亚文字。当时那群瓦斯塔亚人创造的表音文字变成了上半圈(阴旁),而象形字演变成了下半圈的形旁(阳旁)。


而这个过程一直都是在艾欧尼亚北部地区完成的,所以其文字最终的表音为北部方言为基准,融入了文字中


对于其他地区方言的人们来说,他们虽然会书写艾欧尼亚文字,但是发音的方式仍然是按照自己地区方言的发音来。就好像普通话和粤语一样,哪怕字一样发音不同,也不影响这个字本身的形象。

虽然部分地区人们,会在现有的文字上,在音旁上加一些新的符号,来表达方言区没有的发音。如最南部地区的人们,除了n这个尾音外,还有很多尾音,如ng,m,k,t,p,s等等等等, 与瓦罗兰通用语(即英语),更加接近。

但是标了新符号后诞生的新字体,不属于通用文字。当大家来普雷西典一起冥想交流时,很多字这边的人不一定认识哦。


五:语法


艾欧尼亚语的语法原型参考,毫无疑问最完美的案例是汉语。

毕竟汉语是最典型的表意文字+分析语,在加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文仍然被很多中国人学习,这意味着艾欧尼亚语这个传承悠久的文化之地也有了一个古代书面语原型参考。

说到语法,即便是现代艾欧尼亚语言也会参考一些中国的古汉语文言文。


艾欧尼亚语很多词语的用法,甚至发音,其现代和古代是不一样的。

而古代的艾欧尼亚语,成为了现代艾欧尼亚的通用书面语表达方式,虽然冗长,但含义清晰,标准。例如一些法律文件就会用这种风格的语言。

例子:

比如卡尔玛最经典的一句话台词的全话是这样:

“Sa elei sa ti li vi sa e ra”

意思是: 寻之又寻魔法的真义

其中最后的sa e ra 三个字合起来是魔法的意思,拆解开来意思分别是:魂魄,世界,相融 

“当精神世界与这个物质世界相交融,就产生了魔法”

这就是这个词的含义。

可以看到整句话非常冗长, 但是相对的,魔法这个概念的真实含义也很清晰的展现了出来。

这就是古代艾欧尼亚语(现代书面语)的优点。


此外,一些虚词的用法也不一样。

vi的用法类似英语的中的of,表达所属关系,但是现代艾欧亚语用的是

di,且两个名词是位置是倒过来的,类似中文的“的”

写成这样:

我们可以看到形旁就好像一个人抱着自己的东西。这个形旁来自小篆体的“属“字偏旁的简化形式。

此外,部分发音和现代也是有所区别的。


比如s的发音,在古代会发音成英语中的咬舌音:θ

这种发音在北方部分方言有保留,但是文字仍然按照现代发音s来念。


目前,艾欧尼亚语的创造,才刚刚起了一个头,这条路会很长很长,毕竟创造一门语言不是随随便便说的好玩就信手捏来乱写乱画。 

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个精密的科学系统。再加上没有实际应用作为支撑,是很难的。


最后,送给大家现有的一些艾欧尼亚文字组成的“艾欧尼亚英雄名字的本国语言写法”


阿卡丽:

阿狸:

赞●艾瑞莉娅 (赞是她的姓

达尔哈 (卡尔玛现世的转世肉身的名字)

卡达●烬

凯南

悉达●凯隐

李●青


亚索

悟空


辛德拉

维鲁斯

凯伊(维鲁斯的肉身之一)

瓦尔茂(维鲁斯的肉身之二)

卡尔玛

地名:

艾欧尼亚

普雷西典

均衡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