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谷歌地球带你看海外军事基地(~ ̄▽ ̄)~
很长一段时间内,那个北方邻居的航空工业都是需要我们仰望的存在,各具特色的设计局、如繁星般璀璨的大师们,用智慧撑起了红色阵营的天空。可惜随着红色巨人的倒下,这些航空工业集团大部分都陷入了难以为继的的尴尬境地,最后不得不变成了俄罗斯的外汇提款机。
2006年,俄罗斯成立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苏霍伊、图波列夫、米高扬、伊留申、雅克夫列夫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将不再单独存在,而是合为一个整体,希望用集体的力量让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重回世界之巅。
尽管辉煌的时代已然过去,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观察这些设计局配套的飞机制造厂们,一窥红色帝国航空工业曾经的光辉岁月,感受那份强大的魅力。
1、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

坐标: 50°36'13.08"N 137° 5'0.66"E
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大概是中国军迷们最熟悉的制造厂之一了,中国空军装备的Su-27SK、Su-30MKK、Su-30MK2、Su-35S等侧卫系装备均出自该厂之手。事实上,俄罗斯(前苏联)几乎所有的单座型侧卫都在此生产。
该厂成立于1934年,在苏联航空系统的编号为126厂,曾先后生产图波列夫设计局的R-6侦察机、伊留申设计局的伊尔-4、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15/米格-17等,五十年代之后则开始以生产苏霍伊设计局的产品为主。于1976年开始筹备生产的Su-27系列飞机将共青城制造厂的地位推向了历史的顶点。由于其巨大的体量、丰富的技术储备已及和苏霍伊设计局紧密的联系,俄罗斯空天军的制式五代战斗机——Su-57的生产也落户在了共青城制造厂。








该基地部署有大量的Su-24和Su-34战斗轰炸机
2、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星”飞机制造厂

坐标: 54°22'17.46"N 48°37'49.66"E
尽管不如几个战斗机生产厂闻名,但航星制造厂实际上是目前俄罗斯境内最大的航空总装厂。其产品线涵盖军用、民用市场,以大型运输机为主,目前主要生产IL-76系列运输机、An-124系列运输机以及Tu-204系列客机。自从塔什干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关闭后,航星便成为了俄罗斯大型运输机唯一的生产厂家。
航星制造厂采用分体式布局,由于工厂自身并没有建设附属机场,因此需要借用乌里扬诺夫斯克东方港机场(Vostochny Airport),生产线与跑道通过一条大约10公里长的公路连接。




3、喀山飞机制造联合体

坐标: 55°51'59.43"N 49° 7'19.35"E
就如同共青城制造厂与苏霍伊之间紧密的关系一样,喀山制造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图波列夫的御用厂家之一。由于冷战结束和经济原因,俄罗斯空天军预算相比苏联时期大规模削减,其轰炸机队的规模严重缩水,近30年都没有新的战略轰炸机采购订单,喀山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靠Tu-160、Tu-22M3的大修和升级,以及Tu-214特种机的改装来维持运转。然而2018年1月25日,俄罗斯高调展示了其生产的“第一架战略轰炸机”——Tu-160M2,似乎喀山厂终于迎来了新生的机会。然而这架“米哈伊尔杰伊涅金”号Tu-160实际上是在苏联时期未完成的08-04号机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进而生产的。失去了苏联时期加盟国提供的完整供应链,俄罗斯还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在国内建立成熟的各零部件生产线,喀山厂的复兴以及俄罗斯空天军战略打击力量的更新,都还任重而道远。



4、阿尔谢尼耶夫“进步”飞机制造厂

坐标: 44° 8'43.32"N 133°16'6.64"E
阿尔谢尼耶夫市的“进步”飞机制造厂隶属于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其最著名的产品有卡莫夫设计局的Ka-50系列武装直升机和未能进入量产阶段的Ka-60通用直升机的民用版Ka-62,目前主要生产Ka-50双座型Ka-52及其舰载型Ka-52k。



5、顿河畔罗斯托夫直升机制造厂

坐标: 47°15'22.94"N 39°44'19.23"E
罗斯托夫直升机厂主要生产米里直升机设计局旗下产品,包括Mi-24及其改进型Mi-35武装运输直升机、Mi-28N武装直升机以及目前起飞重量最大的量产直升机——Mi-26直升机。

下一期将继续介绍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厂、下诺夫哥罗德“鹰”飞机制造厂、新西伯利亚航空生产联合企业、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等著名飞机制造厂
本文所有资源来自于公开资料,如有谬误,欢迎各位朋友指正
欢迎关注公众号:卫星侦察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