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影像诊断学01

影像诊断学01

2020年02月26日 14:18--浏览 · --点赞 · --评论
粉丝:452文章:114

2.26影像诊断学(周三,第1周)绪论和影像诊断学总论

(一)绪论

1.放射诊断学:1895年,Rontgen发现X射线; 20世纪40年代,超声成像(US);1979年诺贝尔奖:CT成像及临床应用;2003年诺贝尔奖:MR成像及临床应用

临床运用价值: 早发现早确认早治疗

局限性:无特异性,并非广谱适用,有禁忌症

2.介入放射学:提出于1967年

临床运用价值:早发现,早治疗,创伤小

局限性:中远期预后差,治疗不彻底,有些属于姑息疗法无治疗作用

3.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设备引导下,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和导管、导丝等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与治疗的医学学科

4.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5.发展趋势(1)形态-功能(2)宏观-微观(3)二维-三维(4)诊断-治疗

(二)、影像诊断学总论

1.X射线成像原理(1) X射线的基本特性:穿透性(X射线成像的基础)、可吸收性、荧光效应(透视检查)、感光效应、电离效应;(2)人体组织固有密度和厚度差异//

图像黑白灰度源自于组织结构密度;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造影剂

2.数字X线成像(包括计算机X射线成像CR和数字X射线成像DR)特点(数字化往往空间分辨率不会很高):(1)优点:宽容度大,所需剂量小;使得不同密度组织同时清晰成像;有图像处理与存储功能;(2)不足:CR成像速度慢,且不能进行透视检查

3.DSA:数字(Digital),减影(Subtraction),血管造影(Angiography);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首次检查胸部,一定要正位片和侧位片!做钼靶摄影:关注小点状钙化(也要拍彩超)

5. 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造影剂(了解)分为低密度造影剂(空气)和高密度造影剂【钡剂、碘剂(如:碘海醇)】

6. 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7. 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分为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核磁共振(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血管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

8.MR(磁共振)成像主要优势:

(1)多参数成像:T1WI(纵向弛豫时间,0-63%)/T2WI(横向弛豫时间,max-37%)/PDWI(反映质子密度的差别

TR(重复时间)是两次信号之间的间隔,TE(回波时间)是收集信号的时间// T2WI是长TR,长TE; T1WI是短TR,短TE; PDWI是长TR,短TE

(2)多序列成像(3)多方位成像(4)软组织分辨率高

9.MR局限性:(1)断层图像,缺乏整体性;(2)溶剂效应影响的体素成像;(3)检查时间长;(4)有伪影;(5)不易识别钙化

体内有起搏器,金属物质或者妊娠3个月内禁止MRI

10.超声成像:(1)无放射性损伤,安全性高;(2)动态显像;(3)易于操作(4)部位局限性;(5)有赖于医师的操作水平

11.几种影像学检查的对比

(1)X射线:主要检查消化道,泌尿道,心血管系统(2)CT:分辨率高,应用广(3)超声:动态无辐射(4)MR:软组织分辨率高

12.影像学诊断:肯定,符合,可能,否定

13.影像学征象特征:(1)病灶大小(2)病灶数目(3)病灶分布(4)病灶形状(5)病灶位置(6)病灶边缘(7)病灶密度(8)器官功能改变(9)临近器官与组织改变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