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四郡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万余骑兵两次远征河西,打得匈奴措手不及,浑邪王、休屠王惧怕匈奴责罚投降汉朝,汉将其所降的四万余人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与云中等地。随后,汉朝在浑邪王、休屠王原来的游牧地区,设置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

河西走廊 (古称雍州、凉州)包括甘肃省的兰州(金城郡)、青海省的西宁、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沙州),还有瓜州、鄯州。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


河套地区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
始皇帝三十二年,秦朝发动北击匈奴之战,将军蒙恬领兵30万,夺取“河南地”(河套以南之地),设置九原郡。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套。公元前127年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公元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与汉朝控制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统称为河套地区。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安西(龟兹)、北庭(庭州)、河西(凉州)、陇右(鄯州)、朔方(灵州)、河东(太原)、范阳(幽州)、平卢(营州)、剑南(益州)、岭南(广州)十个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是十节度使中兵力最多的。
河朔在古代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大体包括今山西、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汉之后指冀州(黄河中下游以北地区)。
天宝元年(742年)安禄山升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平卢军节度使,治所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

河东节度使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为河东节度。开元二十一年,设置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河朔三镇(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蓟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三个节度使的合称。
幽州节度使(又称幽蓟节度使、燕蓟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族、契丹,治幽州(又称“燕州”、范阳郡,今北京到保定一带)。(742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安史之乱结束后,改为幽州节度使,因领卢龙军,又称卢龙节度使。(763年)李怀仙投降唐朝,唐朝为了笼络河北旧部,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又称恒冀节度使、镇冀节度使,治所在恒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魏博节度使,治所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904年),赐魏博节度使号天雄军节度使。


河中地区是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
1141年卡特万之战,耶律大石以少胜多,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十万多人,占领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马尔罕,塞尔柱帝国势力退出河中地区,西辽成为中亚霸主。耶律大石让西喀喇汗王朝继续统治河中地区,派大将额儿布思进军花剌子模国,迫使花剌子模沙阿阿拉丁·阿比兹向西辽臣服并且每年缴纳价值3万金第纳尔的货物和牲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