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小灵通时代
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等移动电话价格相对较高,“中华巨龙”所生产的国产手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小灵通却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尽管也不那么遂人意,但又怎样便宜嘛。随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结束,小灵通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他进入人们记忆的博物馆的,还有许许多多新世纪闻所未闻的事物,他们也许同柯达胶卷一样,到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刻还是业内最好,又或许同诺基亚一样点错了什么技能,我不想让他们冰冷的站在百度百科的橱窗中被偶尔一个经过的过客匆匆一瞥。于是我写下了这篇专栏,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在那个今天看来不太方便的年代也活的五彩斑斓。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的盗版
说到漫画杂志,首先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Magazine》和《周刊少年Sunday》这一类的日本漫画杂志,作为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我来说海南版日本漫画像《灌篮高手》《圣斗士》这类型在我已经可以自主阅读的时候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知名出版社等貌似拥有版权的漫画出版机构(实际上好像并没有,在此以防引起不必要纠纷故匿了),种类大多是以四拼一这种形式印刷,质量马马虎虎,只能保持着将就能看,备不住那一页就少了,或者印错,价格也中规中矩。一周工作日早饭钱就能买一本(秀吉的早饭钱在本地高标准,小学生因为饭量大,一天两块,相当于两碗小碗刀削面,各位自己换算价格)。另外还有巴掌大的64开本和五毛钱一本的256开本(很难想象吧居然有那么小的漫画书),


群雄并起的动画漫画游戏周边类杂志
除去以上这些出版物,那个年代孩子们大多接触的也就是各大漫画杂志了,当年的出版商似乎也嗅到在新千年之后的机遇纷纷用着一个新词——“动漫”来为自己的刊物增加一点格调(尽管现在这个词笔者听到后会有点不舒服,但当时可是把他顶在头上的光环,现在想想为什么后来讨厌开这个词,可能是选了大学动画专业,亦或是这个词像如今的“二次元”一样被玩的稀碎,挂在嘴边似乎再也找不到那种初看到火影和高达的感觉了),大量的“动漫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大地区的报刊亭的画报区,赶走了原来的主人子供向科普类的《大灰狼》《米老鼠》等等,写到这里,笔者感到鼻子一酸,曾经童年时代看过的好多刊物自己甚至连名字都想不起来,我从他们身上可能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道理,甚至拿起画笔临摹,但自己就是无法让他们从记忆中走到屏幕中来,像那些出版人致敬,好了言归正传。在这之前,国内依旧同期活跃着很多优秀的刊物,比如以刊载国内漫画为主的《漫画派对》和《幽默大师》。还有后来红起来的《知音漫客》,老一点的《北京卡通》《漫友》等以及借助电视节目异军突起卖的老贵的《东西动漫社》,价格低的民工漫连载杂志《动漫水晶》,还有配有DVD的《动感新势力》《动漫贩》,游戏类的《口袋迷》,以及专业性质高于一般爱好者的《24格》甚至像《模魂志》《模玩贩》等等模型杂志也是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好渠道。还有很多看起来不错的杂志,买了几期就发现已经停刊,拍在了沙滩上。太阳晒得久了,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已经渣都不剩了。


水晶连载慢一个月左右,他的价格和当年的网速一样低,一开始只要四元左右后来涨到6元,我们这里还装在袋子里搭配着作文书杂志一起卖(拿幸运星海报包着,是不是很奇怪)一本有连载死火海网王银魂的杂志还是很受到朋友们欢迎的,也算是一种某种意义上的社交货币了,
今天的主角来了
你以为我要缅怀那个年代的动漫杂志?不,我的朋友,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名字挺起来子供向但绝非泛泛之众的杂志《儿童漫画》。说到《儿童漫画》,一些大家可能有点不解,这有什么好说的,那么大家请听我细细道来。
《儿童漫画》是一本专门的漫画类月刊。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家儿童漫画类刊物,刊物的创办者丁午老师、顾朴老师、王里老师等均是我国老一辈优秀漫画家。《儿童漫画》多格漫画和系列漫画并存,兼具生活性、趣味性和科普性。十多年来,已逐渐形成了儿童漫画全家看,儿童漫画大家画的个性风格,吸引了无数的孩子走上美术工作者的坑里来,比如我小时候,曾多次被.....退稿)。
杂志由1979年所办的几本丛刊发展而来,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家儿童漫画类刊物,并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刊物的创办者丁午、顾朴、王里等均是我国老一辈优秀漫画家。创刊之初,他们为《儿童漫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使其在十几年的办刊过程中保持长盛不衰。

这样一本杂志其实在当年的漫画丛书市场上实际上是十分格格不入的,首先,他强调寓教于乐,增加了比如“看漫画写作文”“成语漫画大赛”等活动,这与当年爆红的幽默大师还有漫画派对这类纯搞笑漫画杂志天然就让一部分读者感觉杂志社在浪费版面,另外加上漫画两字后的杂志在一些家长眼里,自然不如儿童文学等等杂志受家长欢迎。不过即使这样,这本杂志每月在当年也要卖出二十多万本(别小看这个数字哦,对比当年的文化用品,书籍购买力,已经相当可观了。)

当然,05年以后伴随着网速的逐渐提高和价格的下降,互联网上各种漫画资源的出现后,传统杂志,尤其是国漫杂志无一例外,受到冲击。由于本刊目标定位中小学生(相信我全年龄段都觉得不错),而互联网时代出生的孩子,逐渐对这种类型的杂志天然排斥,至于原因,这不好说,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家视野开阔,选择性较多。而且儿童两字,天然被人当成是儿童代名词。就这样杂志社开始了,他的一系列在今天看来有点令人惋惜的操作。首先07年300期大改版时砍掉了,当时的完全收藏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介绍手办,人偶,模型等周边的。在读者中人气相当高,尤其是我们这种小地方的孩子,基本就是通过这个栏目,零三年就开始找资源看火影,海贼了。另外一个主打动画电影介绍的影评栏目也被砍掉,使得整个杂志尤其是下半月的可读性下降不少。另外如天津神界漫画的棒槌日记,杂志自制的几档栏目都被替换成和漫画派对相似的栏目。这个操作咱们且不论对错,但就实际效果而言,确实导致了销量的降低(我在本地图书批发市场,当年发现了大量的过刊,书店老板也表示好多人都不买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但就笔者来看,原本杂志内大量如名画家及作品用漫画形式介绍的方式,真的相当不错,至少,在那个信息不对称的年代给了我们一条渠道去了解,发现。让好大一部分孩子走上了美术相关的道路。我想这既是办杂志的老一辈的最初想法,也是我们那个年代孩子不多的幸运之处。另附,当年杂志主要栏目和作品,有没有你小时候喜欢看的呢。
《儿童漫画》上半月刊栏目简介
连环炮:国内外经典长篇连载
逗笑频道:幽默多格,搞笑四格
专题漫画:单幅漫画,快乐主题
小小漫画家:小朋友的漫画作品
漫友天地:青少年作者的展示平台
他山之石:国外精品漫画赏析。
漫画课堂:一线名师讲座 命题点评
异想天开:比比谁最有想象力
续得巧:给出三幅漫画,续结尾
全家总动员:全家大显身手的平台
淘书记:精选国外优秀童书
漫画大赛:每年一个命题,年终评奖
《儿童漫画》下半月刊栏目简介
连环炮:精彩长篇连载
搞笑百科:玩转学习,包括英语、科普、数学等知识
逗笑频道:幽默四格
动物星球:可爱动物的搞笑生活
我的DIY:手工小窍门
新奇屋:奇趣、新潮、时尚小物件
星座帮帮忙:心理测试小栏目
我型我SHOW:小读者的参与栏目
动漫天地:最新最酷动漫资讯
玩全收藏:经典玩具一网打尽
看漫画写作文:写我所想,年终评奖
部分优秀作品
机器猫(多啦A梦)国内最早引进多啦A梦漫画
郎雀:孙晓纲

奈奇的大冒险:今丁 比比
开心柠檬:萌萌 嘟嘟 coco
龙眼与绿茶:彭永成(中国台湾)
校园别动队:林敏
小外ABC:武雨桂 小磊 细雨
泡泡精灵:容易 跳啊跳

棒槌日记:天津神界漫画工作室
塞德里克:勒德克 科文 莱昂纳多(比利时)

雷神太子:李尧
聪明的猴仔:小平 小燕 立军

少年刘罗锅:朱森林
E6的故事:一贰
小刺猬:智光徐宝信
托尼与贝贝狗:DAB‘S(法国)
企鹅日记:李强

捣蛋阿勉:杨晓亮
天堂熊武士:李波
蜗蜗头:杨树山
牛牛:李二保
小海豚Ree:萧言中(中国台湾)
小多多:于昌伟
天才阿诺:发哥(中国台湾)
淘淘皮:刘曼华
淘气佳佳:谢佳
大牛.小牛:王梓廷
小淘气和他们的伙伴们:桑贝 葛西尼(法国) 彭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