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位留学党来说
从准备语言成绩和各种文书
到办签证、订机票、租房
留学之路实可谓不易
不过,比这更扎心的是
周围人的误解
和留学届层出不穷的鄙视链
留学生:没有,去了英国。
路人:读几年啊?
留学生:一年,授课型的硕士。
路人:一年能学到东西吗?混文凭的吧?
路人:你去澳大利亚读研?
留学生:是的,两年制,
毕业还有两年工作签证可以实习。
路人:不是说澳大利亚很土吗?你为什么去?
路人:你去香港留学?
留学生:对的。
路人:去香港也能叫留学?
是的
不少留学生都面临过这样的场景
自己心仪的项目被以为水
自己喜欢的国家被认为土
这时
你需要有力的告诉对方
“不!不是这样的!”
你可以从
学校排名、学程安排、学习强度
录取门槛、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
这几个方面来讲
用事实和数据告诉ta真相
另一类扎心的鄙视链
来自留学党内部
上至考试类型、学校、专业
下至地域环境、英语口音
环环相扣的鄙视链在留学圈处处可见
怎么办?
我好像一不小心就落到鄙视链底端了
我要怎么笑着活下去?
莫慌
接下这份鄙视链回怼秘籍吧
👇
鄙视:''>'',互相鄙视:''<>''
鄙视链内容纯属娱乐,如有踩雷切勿当真
诚然,每多考一门考试,就需要多花一份备考时间。
但本质上,它们都只是对某一种能力的评估。无论是四六级还是雅思托福,都只是一种语言成绩;考了GRE、GMAT,也并不意味着某一方面就更优秀。
选择不同的项目,需要用不同的考试来向招生官证明你的不同能力,仅此而已。
简单的说,“只是我没考而已咯,说不定我裸考也比你高”。
拿到奖学金证明在这位申请者在所有申请人中排名靠前,或说学校觉得ta适合这个项目,不过学校不同、项目各异,并不是说拿了奖学金就有多优秀。
有些同学愿意冲最好的学校而不要奖学金,有些同学为了申到奖学金,退而求其次,相对排名靠后的院校。这些都只是个人选择,每一个追梦的努力都值得被认可。
当然你也可以一句话堵住ta的嘴,“不好意思我不缺钱”。
正如上文所说,大家对于一些国家、一些项目的学制会有一些误解。不过,留学生活是自己过的,自己喜欢这个国家、这种学习模式最重要。
无论是哪里,只要认真学都能有很大的收获;反之,如果虚度时光,无论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多高、学制多长,进步可能都是极其有限的。
你也可以简单的说,“我就是喜欢这个地方呀,在我喜欢的地方待几年不是很好吗?”
学校的好坏当时是决定该段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还是那句话,认真学才是最重要的。
能被优秀的学校录取证明申请者比较优秀,当然不好好学只能原地踏步;反之,就算暂时没能进入排名靠前的学校,但经过几年的努力,谁也不一定不谁差。
而且,常言道,“我的母校我自己吐槽可以,别人黑它就不行!”
确实,从本科到授课型硕士到研究型硕士到博士,申请难度会逐渐增加。但人各有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学术、科研的道路。所以,谁规定的每个人都需要读研究生或者博士?
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读适合自己的学位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学校是有排名的,那专业真的就是看个人兴趣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做,也需要有人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这个专业听起来高不高端、就业好不好、收入高不高,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本质上说,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所以,无论英音美音澳音,大家能听懂就好。相较于发音,你自信的表达、优雅的风度、丰富的知识可能会更吸引人。
衣着这件事,当然就更看喜好了。气候不同、审美标准各异、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不同,都会导致不同的穿着。在正式的场合穿着休闲装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在舒适为主的日常场景穿得太过正式也不免显得奇怪。
穿衣这件事,穿适合自己风格、符合场合要求和正常审美标准的衣服即可,至于潮不潮流、好不好看,标准各异,自己满意就好咯~
最后,趴趴想告诉大家
鄙视链不可怕
毕竟,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的
祝宝宝们都能用自己的行动
撕掉被别人贴上的错误标签
展现自己真正的风采
如果你有类似被质疑或回怼的经历
欢迎在留言区与趴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