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侯景之乱(2)

侯景之乱(2)

2019年03月10日 16:06--浏览 · --点赞 · --评论
粉丝:1.3万文章:4288



接上篇。侯景之乱,这个历史事件的主角,自然是大反派侯景。而侯景这个人,本身的出身就很有问题。侯景出身朔州羯人,早期为尔朱荣之部下,后投靠东魏的权臣高欢,得其重用,于532年,北魏中兴二年四月被拜为南道大行台,镇守河南之地,542年,升为河南道大行台,“拥兵十万,专制河南” ,实力雄厚。成为一个实力派军阀。

侯景出身的这个羯人,是五胡乱华中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重要一个,羯人被认为是匈奴的一个旁支,似乎有比较多的中亚白人血统。而羯人进入中原后,没有像鲜卑那样主动融入,而是做事一贯比较残暴的一个族群,因此在公元350年左右,中原的数十万羯人几乎被完全灭族。落得这个结果,也算是羯人咎由自取。到后来只剩下羯鼓这个乐器,这个族群本身倒是消失了。而侯景这批人,恰恰是180年前羯人大灭绝中偶然性剩下的几百号人的残留,侯景军事集团的主干就是这批羯人。

没想到这批人和这个军事集团,在渡过长江后仍然犯上作乱的本性不改,最终在祸乱江南的同时,这个最后的羯人团体也彻底自我毁灭,羯人终究成了一个历史词汇。

回头再说,东魏的实际统治者高欢,和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本身都是胡人出身,都是死人堆里拼杀出来的一代枭雄,因此侯景这个胡人军阀,本身在北方是施展不开的。

高欢虽对侯景委以地方重任,内心却极其猜忌。侯景虽对高欢尚算服帖,但却与其世子高澄不睦,曾公开扬言:“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公开表露了他的不臣之心。公元547年正月,高欢病重时,临终交代后事,仍然谈及对侯景的不放心。果不其然,高欢死后数日,侯景就公开反叛东魏,他先请求以河南六州附西魏,西魏授侯景以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的官爵,但并不出兵,表现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骑墙态度。

侯景看到精明的宇文泰不上当,于是又求助于江南的梁朝,愿以河南十三州附梁。虽然江南的偏安政权,在接近200年内,数次有牛人北伐,但是一直没能克复中原。但是作为一种南渡士大夫的群体心理和最高的政治追求目标,克复中原一直是南朝任何当政者,挥之不去的心结。在侯景主动献上13州时,正巧一贯迷信的梁武帝梦见中原平定,侯景的降表送抵建康城,梁武帝大喜。江南因为长期的歌舞升平,导致缺乏良将,所以梁武帝颇有接纳侯景的想法。但群臣廷议时,重臣们都表示反对,梁武帝便为此犹豫不决。此时宠臣朱异进言,大意是陛下英明神武,四海仰慕,收投纳叛,都来投靠,您就一统天下了。

梁武帝听了这番忽悠,终于做出了历史性的昏招,同意接纳侯景。甚至觉得,收纳了侯景,不但克复中原易如反掌,甚至塞北也是他大梁的天下了,殊为可笑。于是梁朝下诏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随后又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等率军接应侯景。 侯景虽附梁朝,但仍与西魏的宇文泰互通款曲,为自己留足退路。

而作为老主子的东魏接到侯景叛乱的情报后,第一时间派韩轨、元柱等前去围剿,却在颍川被侯景打败。 这时不仅梁朝出兵援助侯景,西魏荆州刺史王思政也于当年五月率兵接收侯景所献土地,宇文泰先派李弼、赵贵等援王思政,又派韦法保、贺兰愿德等助侯景,但又要召侯景入朝长安,削其兵权,遭侯景拒绝。


因而宇文泰断绝了与侯景的关系,召还所有援侯景人员,并让王思政守护新获得的颍川之地,但两年后被东魏收复。侯景“一女二嫁”的计划失败,也不再联络西魏,完全投靠梁朝。当年七月,羊鸦仁所部梁军入驻侯景控制下的悬瓠城。东魏高澄派出被认为是侯景克星的慕容绍宗讨伐侯景及梁军,梁武帝也派其侄萧渊明攻打东魏援助侯景,结果于十一月在寒山,即今江苏铜山被东魏军打得打败,萧渊明被俘。

次年即548年正月,东魏又在涡阳大破侯景,侯景只率800余名残兵败将逃到梁朝境内的寿阳,即今安徽寿县,羊鸦仁等也弃悬瓠城而走,东魏便收复了侯景献给梁朝的全部土地。本来想趁火打劫的梁朝,最终是竹篮打水一空,除了迎来侯景这颗定时炸弹外,一无所获。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