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信》━鲁迅全集
目录
第1章 说明
第2章 一九○四年·
1904年10月8日致蒋抑卮
第3章 一九一○年
1910年8月15日致许寿裳
·1910年11月15日致许寿裳
·1910年12月21日致许寿裳
第4章 一九一一年
·1911年1月2日致许寿裳
·1911年2月6日致许寿裳
·1911年3月7日致许寿裳
·1911年4月12日致许寿裳
·1911年4月20日致许寿裳
·1911年7月31日致许寿裳
第5章 一九一六年
·1916年12月9日致许寿裳
第6章 一九一七年
·1917年1月25日致蔡元培
·1917年3月8日致蔡元培
·1917年5月13日致蔡元培
第7章 一九一八年
·1918年1月日4致许寿裳
·1918年3月10日致许寿裳
·1918年5月29日致许寿裳
·1918年6月19日致许寿裳
·1918年7月5日致钱玄同
·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
第8章 一九一九年
·1919年1月16日致许寿裳
·1919年1月30日致钱玄同
·1919年2月16日致钱玄同
·1919年4月19日致周作人
·1919年4月28日致钱玄同
·1919年4月30日致钱玄同
·1919年7月4日致钱玄同
·1919年8月7日致钱玄同
·1919年8月13日致钱玄同
第9章 一九二○年
·1920年5月4日致宋崇义
第10章 一九二一年
·1921年1月3日致胡适
·1921年6月30日致周作人
·1921年7月13日致周作人
·1921年7月16日致周作人
·1921年7月27日致周作人
·1921年7月29日致宫竹心
·1921年7月31日致周作人
·1921年8月6日致周作人
·1921年8月16日致宫竹心
·1921年8月17日致周作人
·1921年8月25日致周作人
·1921年8月26日致宫竹心
·1921年8月29日致周作人
·1921年8月30日致周作人
·1921年9月3日致周作人
·1921年9月4日致周作人1
·1921年9月4日致周作人2
·1921年9月5日致宫竹心
·1921年9月5日致周作人
·1921年9月8日致周作人
·1921年9月11日致周作人
·1921年9月17日致周作人
·1921年10月15日致宫竹心
第11章 一九二二年
·1922年1月4日致宫竹心
·1922年2月16日致宫竹心
·1922年8月14日致胡适
·1922年8月21日致胡适
第1章 说明
鲁迅书信曾由许广平陆续收集,并于一九三七年六月由三闲书屋出版影印本《鲁迅书简》一册,收书信六十九封;后又于一九四六年十月由鲁迅全集出版社印行铅印本《鲁迅书简》一册,收书信八五五封和断片三则。一九五八年我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十两卷中,共收书信三三四封;一九七六年出版的《鲁迅书信集》则收一三八一封(其中包括致日本人士九十六封),附录十八则。
这次共收入书信一三三三封,另致外国人士一一二封,附录十二件。除已见于鲁迅自编文集及《集外集拾遗》的书信不再编入外,迄今为止发现的鲁迅书信已全部收入。
需作说明的各点如下:(一)所收书信统按写作日期顺序编号。如一九○四年十月八日,编号即作041008;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编号即作340529。同日如有数信,则按《日记》所载顺序,于编号后另加①②......为记。
(二)一九一二年前所作书信,日期原均署夏历,现已按所折公历编序。其漏署日期者,已据日记补入,并以〔〕号为记;日期误记经订正后,亦以〔〕号为记。部分早期书信原件无标点,已试为补入,并在各有关书信注释中注明。
(三)所收书信均据手迹进行排校,凡无手迹而据抄件者,则在有关书信注释中注明来源。
(四)原件所用古体字,除必要保存者外,都已改为现行通用字。
(五)原件补遗及夹注式的字句,用小一号字排;加括号与否,均据原件。
(六)原件中的笔误,以下列方式订正:误字(包括颠倒),用[]号,排仿宋体;漏字,用〔〕号,排仿宋体;衍字,用[11]号,不变字体;存疑,用〔?〕号。
第2章 一九○四年
041008致蒋抑卮〔1〕拜启者:前尝由江户〔2〕奉一书,想经察入〔3〕。尔来索居仙台〔4〕,又复匝月,形不吊影,弥觉无聊。昨忽由任君克任〔5〕寄至《黑奴吁天录》〔6〕一部及所手录之《释人》〔7〕一篇,乃大欢喜,穷日读之,竟毕。拳拳盛意,感莫可言。树人到仙台后,离中国主人翁颇遥,所恨尚有怪事奇闻由新闻纸以触我目。曼思故国,来日方长,载悲黑奴前车如是,弥益感喟。闻素民〔8〕已东渡,此外浙人颇多,相隔非遥,竟不得会。惟日本同学来访者颇不寡,此阿利安人〔9〕亦殊懒与酬对,所聊慰情者,廑我旧友之笔音耳。近数日间,深入彼学生社会间,略一相度,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震旦〔10〕青年上,惟社交活泼,则彼辈为长。以乐观的思之,黄帝之灵或当不馁欤〔11〕。
此地颇冷,晌午较温。其风景尚佳,而下宿〔12〕则大劣。再觅一东樱馆〔13〕,绝不可得。即所谓旅馆,亦殊不宏。今此所居,月只八〔14〕。人哗于前,日射于后。日日食我者,则例为鱼耳。现拟即迁土樋町〔15〕,此亦非乐乡,不过距校较近,少免奔波而已。事物不相校雠,辄昧善恶。而今而后,吾将以乌托邦〔16〕目东樱馆,即贵临馆亦不妨称华〔17〕严界也。
校中功课大忙,日不得息。以七时始,午后二时始竣。树人晏起,正与为雠。所授有物理,化学,解剖,组织〔18〕,独乙〔19〕种种学,皆奔逸至迅,莫暇应接。组织、解剖二科,名词皆兼用腊丁〔20〕,独乙,日必暗记,脑力顿疲。幸教师语言尚能领会,自问苟侥幸卒业,或不至为杀人之医。解剖人体已略视之。树人自信性颇酷忍,然目睹之后,胸中亦殊作恶,形状历久犹灼然陈于目前。然观已,即归寓大啮,健饭如恒,差足自喜。同校相处尚善,校内待遇不劣不优。惟往纳学费,则拒不受,彼既不收,我亦不逊。至晚即化为时计〔21〕,入我怀中,计亦良得也。
仙台久雨,今已放晴,遥思吾乡,想亦久作秋气。校中功课,只求记忆,不须思索,修习未久,脑力顿锢。四年而后,恐如木偶人矣。兄之耳谅已全愈,殊念。秋气萧萧,至祈摄卫,倘有余晷,乞时赐教言,幸甚,幸甚。临楮草草,不尽所言,容后续上。此颂抑卮长兄大人进步。弟树人言八月二十九日〔22〕再,如来函,可寄"日本陆前国〔23〕仙台市土樋百五十四番地宫川方〔24〕"为要。
前曾译《物理新诠》〔25〕,此书凡八章,皆理论,颇新颖可听。只成其《世界进化论》及《原素周期则》二章,竟中止,不暇握管。而今而后,只能修死学问,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蒋抑卮(1875--1940),名鸿林,字一枝,又作抑卮,浙江杭州人。一九○二年十月赴日留学,一九○四年回国。曾参加创办浙江兴业银行并经营广昌隆绸缎号。一九○九年一月再次去东京治耳疾。和鲁迅交往较密,曾资助印行《域外小说集》。
〔2〕江户日本东京的旧称。鲁迅于一九○二年四月至一九○四年四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
〔3〕察入日语:明察。
〔4〕仙台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城市。鲁迅于一九○四年九月至一九○六年三月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5〕任克任(1876?--1909)名允,字克任,浙江杭州人。一九○二年自费留学日本,次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一九○四年因病归国,秋后以官费至日本复学,一九○八年毕业,次年病逝于日本。
〔6〕《黑奴吁天录》今译《汤姆叔叔的小屋》,长篇小说,美国女作家斯陀(H.B.Stowe,1811--1896)著,林纾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林(杭州)魏易刻版印行。
〔7〕《释人》清代孙星衍撰,是考释"人"字及人体各部位古汉语称谓的论文,见于孙著《问字堂集》卷二。
〔8〕素民汪希(1873--?),字素民,又作叔明,浙江杭州人,《杭州白话报》创始人之一。一九○二年自费留学日本,不久回国。一九○四年秋又以浙江绅士资格选送日本习政法。
〔9〕阿利安人通译雅利安人。欧洲十九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民族的一种不科学的总称。后来的种族主义者便妄称雅利安人为"高贵人种"。此处代指当时自视"高贵"的某些日本学生。
〔10〕震旦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11〕"黄帝之灵或当不馁"黄帝,即轩辕氏,我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不馁,不饿;这里指祭祀不绝。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12〕下宿日语:公寓。鲁迅初到仙台时,曾住宫城监狱附近一家兼为犯人包饭的客店,房主为佐藤喜东治。
〔13〕东樱馆鲁迅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住过的公寓。
〔14〕日本货币单位。
〔15〕土樋町仙台街道名。町,日语中指街、巷、里弄。
〔16〕乌托邦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源于英国汤姆士.莫尔在一五一六年所作的小说《乌托邦》。书中所描写的称作"乌托邦"的社会组织,寄托着作者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由此"乌托邦"就成了"空想"的同义语。
〔17〕华严界佛教华严宗宣传的一种至高完美的境界。
〔18〕组织指组织学,即显微解剖学。
〔19〕独乙日语:德意志。此处指德语。
〔20〕腊丁通译拉丁。此处指拉丁语。
〔21〕时计日语:钟、表。此处指怀表。
〔22〕公历为十月八日。
〔23〕陆前国日本旧地名,今宫城县一带。国,日本古代行政区划名称。
〔24〕番地日语,指门牌号。宫川方,宫川信哉住宅。鲁迅在仙台时的另一住处。
〔25〕《物理新诠》此书译稿尚未发现。
第3章 一九一○年
100815致许寿裳〔1〕季黻君监:手毕〔2〕自杭州来,始知北行,令仆益寂。协和〔3〕未识安在?闻其消息不?嗟乎!今年秋故人分散尽矣,仆无所之〔4〕,惟杜海生理府校,属教天物之学〔5〕,已允其请,所入甚微,不足自养,靡可聘力,姑宅足于是尔。前校长蒋姓〔6〕,去如脱兔,海生检其文件,则凡关于教务者,竟无片楮,即时间表亦复无有,君试思天下有如此学校不?仆意此必范霭农〔7〕所毁,以窘来者耳。斯人状如地总能如是也。北京风物何如?暇希见告。致文漱〔8〕信,亦希勿忘。他处有可容足者不?仆不愿居越中也,留以年杪为度。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仆树上七月十一日〔9〕今至杭为起孟〔10〕寄月费,因寄此书。留二三日,便回里矣。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许寿裳(1882--1948)字季黻,又作季茀、季市,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的同学,曾任《浙江潮》编辑。回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育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与鲁迅同事多年,结有深厚友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台湾大学任教。因倾向民主和宣传鲁迅,致遭国民党反动派所忌,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深夜被刺杀于台北。著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2〕手毕即书信。
〔3〕协和张邦华,字燮和,又作协和,浙江海宁人。鲁迅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东京弘文学院的同学。历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北京教育部科长、佥事、视学等,与鲁迅同事多年。
〔4〕杜海生(1876--1955)时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兼绍兴府中学堂监督。②参看320817信注〔1〕。府校,指浙江绍兴府中学堂。鲁迅于一九一○年秋至一九一一年秋在该校任博物教员,其间又兼任监学。
〔5〕天物之学原意为自然科学,这里指博物学。
〔6〕指蒋光篯,字介眉,浙江诸暨人。一九一○年二月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
〔7〕范霭农(1883--1912)名斯年,字爱农,又作霭农,浙江绍兴人。留学日本时和鲁迅相识。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职。后落水溺死。鲁迅曾作诗《哀范君三章》(《集外集拾遗》)和散文《范爱农》(收入《朝花夕拾》),可参看。
〔8〕文漱袁毓麟(1873--?),字文薮,又作文漱,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留学日本,与鲁迅相识。
〔9〕公历为八月十五日。
〔10〕起孟即周作人,参看190419信注〔1〕。当时他在日本立教大学学习,已和羽太信子结婚,鲁迅按月寄与生活费。
101115致许寿裳〔1〕季黻君监:不审何日曾获手书,娄欲作答而忘居址,逮邵明之〔2〕归,乃始询得。顾校中又复有事,不遑暇矣。今兹略闲,率写数语。君之近状,闻诸邵蔡〔3〕两君,早得梗概。凡事已往,可不必言;来日正长,希冀在是。译学馆〔4〕学生程度何若?厥目之坚〔5〕,犹南方不?君之讲学,过于渊深,若欲与此辈周旋,后宜力改。中国今日冀以学术干世,难也。仆自子英〔6〕任校长后,暂为监学,少所建树,而学生亦尚相安。五六日前,乃复因考大哄〔7〕:盖学生咸谓此次试验,虽有学宪〔8〕之命,实乃出于杜海生之运动,爰有斯举,心尚可原杜君太用手段,学生不服,亦非无故。今已下令全体解散,去其谋主,若胁从者,则许复归。计尚有百余人,十八日可以开校。此次荡涤,邪秽略尽,厥后倘有能者治理,可望复兴。学生于仆,尚无间言;顾身为屠伯,为受斥者设身处地思之,不能无恻然。颇拟决去府校,而尚无可之之地也。起孟在日本,厥状犹前,来书常存问及君,又译Jokai〔9〕所为小说,约已及半。仆荒落殆尽,手不触书,惟搜采植物,不殊曩日,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10〕此非求学,以代醇酒妇人者也。欲言者似多,而欲写则又无有,故止于此,容后更谭。倘有暇,甚望与我简毕。
树顿首弟十月十四日〔11〕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邵明之即邵文熔。参看271219信注〔1〕。
〔3〕蔡指蔡元康(1879--1921),字谷青,又作国青,浙江绍兴人,蔡元培堂弟。留学日本时和鲁迅相识。曾在杭州浙江兴业银行、中国银行任职。
〔4〕译学馆清末培养外语人员的机构。一九○二年以同文馆与京师大学堂合并而成。分英、俄、法、德、日五科,五年毕业。
〔5〕厥目之坚鲁迅书信中常有"眼睛石硬"、"硬眼"、"坚目"的说法,意为有眼无珠,不识好歹,目中无人。
〔6〕子英即陈濬。参看281230信注〔1〕。当时继杜海生之后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
〔7〕乃复因考大哄一九一○年八月初,杜海生兼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同月下旬,他决定要全体学生重新考试编级,学生遂罢课抗议,并"索费出堂"(《绍兴公报》第六一七号),杜被迫去职。九月,由陈子英继任,十一月中旬,学宪命令考试仍须进行,学生乃又罢考,表示反对。
〔8〕学宪指绍兴府的教育当局。
〔9〕Jokai约卡伊.莫尔(J.Mór,1825--1904),匈牙利作家。曾参加一八四八年匈牙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九一○年周作人用文言翻译他的中篇小说《黄蔷薇》,一九二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0〕荟集古逸书当时鲁迅已着手《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岭表录异》等书的纂辑工作。
〔11〕公历为十一月十五日。
101221致许寿裳〔1〕季黻君监:三四十日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氐左右。木瓜之役,〔2〕倏忽匝岁,别亦良久,甚以为怀。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昷,而风雨如磐,未肯霁也。府校迩来大致粗定,藐躬穷奇〔3〕,所至颠沛,一遘于杭,两遇于越,〔4〕夫岂天而既厌周〔5〕德,将不令我索立于华夏邪?然据中以言,则此次风涛,别有由绪,学生之哄,不无可原。我辈之挤加纳于清风,责三矢于牛入,〔6〕亦复如此。今年时光已如水逝,可不更言及。明年子英极欲力加治理,促之中兴。内既坚实,则外界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种恶口,当亦如秋风一吹,青蝇绝响;即犹未已,而心不愧怍,亦可告无罪于ぺスタロツチ〔7〕先生矣。惟奠大山川,必巨斧凿,老夫臣树人学殖荒落,不克独胜此负荷,故特驰书,乞临此校,开拓越学,俾其曼衍,至于无疆,则学子之幸,奚可言议。武林师校杨星耜〔8〕为教长,曩曾一面,呼謈称冤,如堕阿鼻〔9〕;顾此府校,乃不如彼师校之难,百余学生,亦尚从令,独有外界,时能射人〔10〕,然可不顾,苟余情之洵芳〔11〕,固无惧于憔悴也。希君惠然肯来,则残腊未尽,犹能良觌,当为一述吾越学界中鱼龙曼衍〔12〕之戏。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闻北方多风沙,诸惟珍重,言不尽思,再属珍重而已。
仆树人上十一月二十日〔13〕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木瓜之役一九○九年夏鲁迅自日本回国,经许寿裳推荐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化学教员。同年冬,该校原任监督沈钧儒去职,清**改派夏震武继任。夏为封建顽固派,以道学自命,为人木强,人称夏木瓜。他到校后对学校工作百般指摘,并要全体教师以下属见上司的礼仪参见,许寿裳、鲁迅、张宗祥等二十多人乃罢教、辞职,并搬出校外,以示抗议。夏又令学生至礼堂谒见,学生亦愤而罢课,**延续两周。夏被迫离职,教师胜利返校,开会庆祝并合影留念,这次事件被称为"木瓜之役"。
〔3〕穷奇我国古代所谓"四凶"(浑沌、穷奇、謝杌、饕餮)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4〕一遘于杭指"木瓜之役"。两遇于越,参看101115信及其注〔7〕。
〔5〕周原指周朝,这里也指周姓。
〔6〕"挤加纳于清风"等二句,指一九○三年三四月间弘文学院的**。加纳,即加纳治五郎,时任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弘文学院创办人。清风,即清风亭,东京地名,当时中国留日学生常借该处集会。三矢,即三矢重松,时任弘文学院教育干事。牛入,即牛込,弘文学院所在地名。
〔7〕ぺスタロツチ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瑞士教育家。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生活,曾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教育,又办学院进行简化教学的实验。
〔8〕武林师校即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武林,杭州的别称。杨星耜,名乃康,字星耜,又作莘耜、莘士,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本,当时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代理监学,后曾任北洋**教育部视学等职。
〔9〕阿鼻梵语无间断的意思。这里指阿鼻地狱,又称无间(痛苦无间断)地狱。
〔10〕射人《汉书.五行志第七》:"蜮生南越,......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处,甚者至死。"
〔11〕苟余情之洵芳语出屈原《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2〕鱼龙曼衍古代一种变幻离奇的游戏,《汉书.西域传赞》:"做......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注:"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障日,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曜日光。"
〔13〕公历为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4章 一九一一年
110102致许寿裳〔1〕季茀君监:得十一月望简毕,甚以说释。闻北方土地多茀淖〔2〕〔,而越中亦迷阳3〕遍地,不可以行。明年以后,子英欲设二监学,分治内外。发电以后,更令仆作函招致。顾速君来越,意所不欲。然以自为监学,不得显语,则聊作数言而不坚切。此函意已先达左右。仆归里以来,经二大涛〔4〕,幸不颠陨,顾防守攻战,心力颇瘁。今事已了,正可整治,而子英渐已孤行其意。至于明年,恐或莫可收拾。于是仆亦决言不治明年之事。惟此监学一职,未得继者,甚以为难。与子英共事,助之往往可气,舍之又复可怜,左右思惟,不知所可。君倘来此,当亦如斯。惟仆于子英谊亦朋友,故前不驰书相阻,今既谢绝,可明告矣。越中理事,难于杭州。技俩奇觚〔5〕,鬼蜮退舍。近读史数册,见会稽往往出奇士,今何不然?甚可悼叹!上自士大夫,下至台隶,居心卑险,不可施救,神赫斯怒〔6〕,湮以洪水可也。无趾之书〔7〕,已译有法人某之《比较文章史》〔8〕,又有Mechinicoff之《人性论》〔9〕,余均未详。君书咸存起孟处,价亦月拂不懈,力尚能及,可不必寄与也。吾乡书肆,几于绝无古书,中国文章,其将殒落。闻北京琉璃厂颇有典籍,想当如是,曾一览否?李长吉〔10〕诗集除王琦注本外,当有别本,北京可能蒐得。如有而直不昂,希为致一二种。倘见协和,望代存问,旧友云散,恨何可言?君此后与俅男〔11〕语或通讯时,宜少憼,彼喜昭告于人,以鸣得意。斯人与奡头〔12〕同在以斧斯之之迾〔13〕者也。此地已寒,北京当更甚。校课竣后,尚希以简毕来。仆治校事约须廿四五方了,假时当有暇作闲话也。
仆树顿首十二月初二日〔14〕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茀淖潮湿泥泞。《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甚淖而茀,甚纤而微。"〔3〕迷阳有刺的草。《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4〕经二大涛参看101115信注〔7〕。
〔5〕奇觚语出汉代史游《急就章》:"急就奇觚与众异。"〔6〕神赫斯怒语出《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
〔7〕无趾之书指当时"大日本文明协会"出版的某些译著,会员内部分配的非卖品。
〔8〕《比较文章史》即法国洛里埃(F.Loliée)所著《比较文学史》。日译者为户川秋骨,一九一○年二月大日本文明协会出版。
〔9〕Mechinicoff之《人性论》即梅契尼可夫所著《人性论》,日译者为中濑古六郎。梅契尼可夫(И.И.MeЧНИкОВ,1845--1916),俄国生物学家,细菌学家。
〔10〕李长吉(790--816)名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唐代诗人。著有《昌谷集》。其诗集注本,有宋代吴正子的《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和清代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等。
〔11〕俅男一作俅南,指蔡元康。参看101115信注〔3〕。
〔12〕奡头奡、夏两字上部相同,疑指夏震武(1853--1930),字伯定,浙江富阳人。奡,传说是夏代的人物。《论语.宪问》:"奡奡舟。"据晋代何晏集解:"奡多力,能陆地行舟"。
〔13〕以斧斯之之迾《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刺,斧以斯之"。斯,斧劈。迾,同列。
〔14〕公历为一九一一年一月二日。
110206致许寿裳〔1〕季黻君左右:过年又已十日,今年是亥岁。观云〔2〕当内妾,且月获五十金已上矣。去年得朱君逷先〔3〕书,来集《小学答问》〔4〕刊资,今附上。仆拟如前约,君将如何,希示。若与直接问讯,则可致书于嘉兴南门内徐家埭,或嘉兴中学堂。今年仍无所之,子英令续任,因诺暂理,然不受约书,图可随时逭遁。文薮谅终无复书,别处更无方术。君今年奚适?久不得消息,甚念甚念,假时希以书来。敬祝曼福。
树人上言正月八日〔5〕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观云蒋智由(?--1929),号观云,浙江诸暨人。清末因从事革命活动而避居日本,后与梁启超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
〔3〕朱逷先(1879--1944)名希祖,字逖先,又作逷先、迪先,浙江海盐人,历史学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史地科毕业。回国后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史学教授。一九○八年在东京时曾和鲁迅同就章太炎习文字学。
〔4〕《小学答问》章太炎著,一卷。是据《说文解字》解释本字和借字的流变的书。一九一○年由朱逖先等人集资刻印,浙江官书局刊行。
〔5〕公历为二月六日。
110307致许寿裳〔1〕季黻君监:得手书如见故人,甚以为喜。复知去年所奉书不达左右,则颇恨邮局,彼辈坚目人,不知置仆书于何地矣。师范收入意当菲薄,然教习却不可不为,对付今人只得如此对付古人或亦只得如此。燮和之事已定否?倘与相见,希为言,仆颇念之。卖田之举去年已实行,资亦早罄,迩方析分公田,仆之所得拟即献诸善人,事一成当即为代付刊资也。绍兴府校教员,今年颇聘得数人,刘楫先〔2〕亦在是,杭州师校学生则有祝颖,沈养之,薛丛青,叶联芳〔3〕,是数人于学术颇可以立,然大氐憧憧往来吴越间,不识何作。今遂无一存者,仅余俞乾三,宋琳〔4〕二子,以今年来未播迁耳。起孟来书,谓尚欲略习法文,仆拟即速之返,缘法文不能变米肉也,使二年前而作此语,当自击,然今兹思想转变实已如是,颇自闵叹也。俅南善扬人短与在东京时大不同矣,君若与书札往来,宜留意。此事似已奉闻,或尚未,均已忘却,故更以告。越中棘地不可居,倘得北行,意当较善乎?敬承曼福。
周树人上二月初七日〔5〕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刘楫先名川,字楫先,浙江上虞人,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师。当时任绍兴府中学堂数学教师。
〔3〕祝颖字静远,浙江海盐人。沈养之,字浩然,浙江绍兴人。薛丛青,字演表,浙江嵊县人。叶联芳,字识荆,浙江平阳人。他们都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时也都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4〕俞乾三(1885--?)字景贤,浙江萧山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毕业,当时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员。宋琳,参看360201①信注〔1〕。当时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务兼庶务。
〔5〕公历为三月七日。
110412致许寿裳〔1〕季黻君监:得三月二日手毕,发读忻尉。月入八十,居北京自不易易,倘别有兼事,斯有济耳。协和自暌隔后,仅来一书,言离甚病,并令赓译质学〔2〕,义不可却,已寄两帖,而信息遂杳,今乃知已移入陆军小学,大可欢喜。此不特面朱可退,即其旋行之疾,亦必已矣。越校甚不易治,人人心中存一界或,诸嵊为甚,山会则颇坦然,此殆气禀有别。希冀既亡,居此何事。三四月中,决去此校,拟杜门数日,为协和译书,至完乃走日本,速启孟偕返,此事了后,当在夏杪,比秋恐又家食,今年下半年,尚希随时为仆留意也。《小学答问》刊资已寄去,计十五圆,与仆相等,闻板已刻成,然方寄日本自校,故未印墨。此款今可不必见还,近方售尽土地,尚有数文在手。倘一思将来,足以寒心,顾仆颇能自遏其思,俾勿深入,读《恨赋》〔3〕未终而鼾声作,法豪〔4〕将为我师矣。迩又拟立一社,集资刊越先正著述,次第流布,已得同志数人,亦是蚊子负山〔5〕之业,然此蚊不自量力之勇,亦尚可嘉。若得成立,当更以闻。北京琉璃厂肆有异书不?时欲入夏,幸力自摄。
树上仆三月十四日〔6〕并希时通消息,信可寄舍间或绍城塔子桥僧立小学堂周乔峰〔7〕。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质学即化学。
〔3〕《恨赋》南朝梁江淹作,见于《文选》卷十六。
〔4〕法豪指欧阳法孝(江西等地读孝为豪),江西人,一九○六年留学日本时曾和鲁迅同住东京伏见馆。
〔5〕蚊子负山语出《庄子.秋水》:"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6〕公历为四月十二日。
〔7〕周乔峰名建人,字乔峰,鲁迅的三弟,生物学家。当时任绍兴僧立小学堂教师。
110420致许寿裳〔1〕季黻君监:不数日前曾奉一函,意已先尘左右。昨得手〔2〕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今年更得兼任,至为欢忻。以微事相委,本亦当效绵力,顾境遇所迫,尚有不能已于言者。仆今年在校,卒卒鲜暇,事皆覍末猥杂,足浊脑海,然以饭故,不能立时绝去,思之所及,辄起叹喟;与去年在师校时,课事而外更无余事者,有如天渊。而协和忽以书来,命赓前译,且须五月中告成,已诺之矣。然执笔必在夜十时以后,所余尚二百余叶,未知如何始克告竣,惟糊涂译去,更不思惟以乱心曲矣。若无此事,心学固可执笔,今兹则颇无奈何,可不秋季再行应命?然亦希别择简洁之本,自加删存,指定孰则应留,孰则应去。若以是巨册令仆妄加存薙,则素不治心学,殊无所措其手足,有如业骑之人,操楫而涉汒洋,纵出全力,亦当不达彼岸也。如何?希昭察之。复试〔3〕又在即,故友当又渐渐相聚,闻杭州师校欲请君主讲,有无消息?诺不?此承曼福。
仆树顿首三月二十二日〔4〕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心学即心理学。
〔3〕复试清末学部规定,各省中学堂应届毕业学生需集中省会举行会考,"由提学使复试定等咨部奏奖。"〔4〕公历为四月二十日。
110731致许寿裳〔1〕季茀君监:两月前乘间东行〔2〕,居半月而返,不访一友,亦不一游览,厪一看丸善〔3〕所陈书,咸非故有,所欲得者极多,遂索性不购一书。闭居越中,与新颢气久不相接,未二载遽成村人,不足自悲悼耶。比返后又半月,始得手示,自日本辗转而至。属购之书已不可致,惟杂志少许及无趾之书,则已持归,可一小箧,余数册未出,已函使直寄北京。又昨得逖先书并《小学答问》一大缚,君应得十五部,因即以一册邮上,其它暂存仆所,如何处置,尚俟来命逖先云刻资共百五十金,印三百部计五十金,奉先生〔4〕一百部,其二百则分与出资者,计一金适得一部云。越中学事,惟从横家〔5〕乃大得法,不才如仆,例当沙汰。中学事难财绌,子英方力辞,仆亦决拟不就,而家食既难,它处又无可设法,京华人才多于鲫鱼,自不可入,仆颇欲在它处得一地位,虽远无害,有机会时,尚希代为图之。协和自四月以来即无消息,其近状如何,亦乞示及。写利初愈,不能多作书,余待后述。倘有暇,尚祈以尺书见投。此颂曼福。
树人上闰六月初六日〔6〕起孟及ノプ子〔7〕已返越,即此问候,稍后数日当以书相谭。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鲁迅这次去日本系为促周作人夫妇回国。
〔3〕丸善日本东京的一家书店,除发行新书刊外,并代办欧美书刊。
〔4〕指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著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一九○八年在东京曾为鲁迅等讲授文字学。
〔5〕从横家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张仪游说六国连横奉秦。后遂称苏秦、张仪一类说客为纵横家。这里用以指绍兴教育界玩弄权术的人。从,通纵。
〔6〕公历为七月三十一日。
〔7〕ノプ子信子,指羽太信子,周作**。
第5章 一九一六年
161209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别后于四日到上海,七日晨抵越中〔2〕,途中尚平安。虽于所见事状,时不惬意,然兴会最佳者,乃在将到未到时也。故乡景物颇无异于四年前,臧否不知所云。日来耳目纷扰,无所可述。在沪时闻蔡先生〔3〕在越中,报章亦云尔;今日往询其家,则言已往杭州矣。在此曾一演说,听者颇不能解,或者云:但知其欲填塞河港耳。朱渭侠〔4〕忽于约十日前逝去,大约是伤寒后衰弱,不得复元,遂尔奄忽,然大半亦庸医速之矣。杭车中遇未生〔5〕,言章师在外亦颇困顿。浙图书馆原议以六千金雇匠人刻《章氏丛书》〔6〕,字皆仿宋,物美而价廉。比来两遭议会质问,谓此书何以当刻,事遂不能进行。国人识见如此,相向三叹。闻本年越中秋收颇佳,但归时问榜人〔7〕,则云实恶,大约疑仆是南归收租人,故以相谩,亦不复究竟之矣。此颂曼福。
仆树人顿首十二月九日铭伯〔8〕先生前乞致意问候,不别具。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鲁迅于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三日返绍兴探亲,七日抵达,次年一月七日返抵北京。
〔3〕蔡先生指蔡元培。参看170125信注〔1〕。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他从欧洲回国后,曾于二十六日下午向绍兴各界发表演说,希望能改善交通,注意卫生,举办各种事业等。
〔4〕朱渭侠名宗吕,字渭侠,浙江海宁人。曾留学日本,当时任绍兴浙江第五中学校长。
〔5〕未生龚宝铨(1882--1922),字未生,浙江嘉兴人。章太炎的长婿。在东京曾和鲁迅等同就章太炎学习文字学。辛亥革命后任浙江图书馆馆长。
〔6〕《章氏丛书》收章太炎著作十五种。一九一九年浙江图书馆刻版刊行。
〔7〕榜人船夫。
〔8〕铭伯许寿昌(1866?--1921),字铭伯,浙江绍兴人。许寿裳的长兄。民国成立后任财政部主事,曾和鲁迅同住北京绍兴县馆。
第6章 一九一七年
170125致蔡元培〔1〕鹤庼先生左右〔2〕:蒙书,祗悉。商君所学系英文,其国文昔在中学校时颇能作论文,成绩往往居前列,惟入大学后,未必更留意于此。今若令作平常疏记论述文字,当亦能堪,但以授人,则虑尚有间耳。专此布达,敬请道安。
晚周树人谨上一月廿五日〔1〕此信原无标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作鹤庼,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教育家。他是前清进士,早年与章太炎等组织光复会,后又参加同盟会。曾任北洋**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一九三二年底又和宋庆龄、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该盟副主席。
〔2〕商君指商契衡,字颐芗,浙江嵊县人。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时的学生;北京大学毕业。当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
170308致蔡元培〔1〕鹤庼先生左右:前被书,属告起孟,并携言语学美学书籍,便即转致。顷有书来,言此二学均非所能,略无心得,实不足以教人,若勉强敷说,反有辱殷殷之意。虑到后面陈,多稽时日,故急函谢,切望转达,以便别行物色诸语。今如说奉闻,希鉴察。专此,敬请道安。
晚周树人谨上三月八日〔1〕此信原无标点。
170513致蔡元培〔1〕鹤庼先生左右:谨启者:起孟于前星期发热,后渐增。今日延医诊视,知是瘄子〔2〕。此一星期内不能外出受风,希赐休暇为幸。专此,敬请道安。
晚周树人谨状五月十三日〔1〕此信原无标点。
〔2〕瘄子疹子。
第7章 一九一八年
180104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一别忽已过年,当枯坐牙门〔2〕中时,怀想弥苦。顷蒙书,藉审梗概,又据所闻,则江西厅〔3〕较之不上不落之他厅,尚差胜,聊以慰耳。来论谓当灌输诚爱二字,甚当;第其法则难,思之至今,乃无可报。吾辈诊同胞病颇得七八,而治之有二难焉:未知下药,一也;牙关紧闭,二也。牙关不开尚能以醋涂其腮,更取铁钳摧而启之,而药方则无以下笔。故仆敢告不敏,希别问何廉臣〔4〕先生耳。若问鄙意,则以为不如先自作官,至整顿一层,不如待天气清明以后,或官已做稳,行有余力时耳。再此间闻老虾公〔5〕以不厌其欲,颇暗中作怪,虽真否未可知,不可不防。陈君地窃谓当早为设法,缘寿山〔6〕请托极希,亦当聊塞其请也。《新青年》〔7〕以不能广行,书肆拟中止;独秀〔8〕辈与之交涉,已允续刊,定于本月十五出版云。罗遗〔9〕老出书不少,如明器,印鉩〔10〕之类,俱有图录,惜价贵而无说,亦一憾事。孙氏《名原》〔11〕亦印出,中多木丁〔12〕未刻,观之令人怅然,而一薄本需银一元,其后人情于校刻而勤于利,可叹。仆迄今未买,他日或在沪致之,缘可七折,而今又不急急也。起孟讲义〔13〕已别封上。
树言一月四日部中对君尚无谣言。兽道已〔14〕在秘书处行走,自遇兽道,可谓还治其身矣。吉黑二厅〔15〕,闻迄今尚未得一文,颇困顿。女官公〔16〕则厌厌无生意,略无动作。今日赴部,有此公之腹底演说,只闻新年二字,余乃倾听亦不可辨,然仆亦不复深究也。诸友中大抵如恒。惟季上〔17〕于十月初病伤寒,迄今未能出动;其女亦病,已痊;其夫人亦病,于年杪逝去,可谓不幸也矣。协和博负钱七八十,今日见之,目眶下陷,自言非因失眠,实缘小病,每微病而目眶便陷,彼家人人如此,似属遗传云云,仆亦不复深究之矣。此颂曼福。
树顿首作〔18〕附笔候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牙门同"衙门"。这里指当时北洋**教育部。
〔3〕江西厅指江西教育厅。许寿裳于一九一七年九月至一九二一年一月任该厅厅长。
〔4〕何廉臣(1860--1929)浙江绍兴人。中医,曾任绍兴医学会会长。
〔5〕老虾公疑指夏曾佑(1865--1924),字遂卿,一作穗卿,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光绪进士,曾参加清末维新运动。后任北洋**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京师图书馆馆长。
〔6〕寿山即齐宗颐(1881--1965),字寿山,河北高阳人。曾留学德国。后任北洋**教育部佥事、视学。
〔7〕《新青年》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从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钊等参加该刊编辑工作。一九二二年七月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
〔8〕独秀即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创办人,"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党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失败。之后,他成了取消主义者,又与托洛茨基分子相勾结,成立反党小组织,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被开除出党。
〔9〕罗遗老指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清末曾任学部参事官等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长期从事复辟活动;"九一八"后在伪"满洲国"充当汉奸。
〔10〕明器即冥器(陪葬物品)。印鉩,即印玺。罗振玉曾辑有《古明器图录》(四卷)以及印谱《凝清室古官印存》、《隋唐以来官印集存》等。
〔11〕孙氏指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浙江瑞安人,清末经学家、文字学家。《名原》,二卷,是有关文字起源及其演变的书。
〔12〕木丁即木钉。木板书刻板后,如发现错字,即挖空,打入木钉重刻。如未补刻,印出后即留下黑斑。
〔13〕起孟讲义指周作人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所编的《欧洲文学史》讲义。
〔14〕兽道疑指凌念京,字渭卿,四川宜宾人。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七日北洋**教育部命令将其"调部任用派在秘书处办事"。
〔15〕吉黑二厅指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教育厅。
〔16〕女官公指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四川江安人,藏书家。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总理。辛亥革命后曾任议员,一九一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一九年五月,任北洋**教育总长。相传太平天国时有女状元傅善祥任东王(杨秀清)府女官首领,因姓名与傅增湘读音相近,故这里以"女官公"代指傅增湘。
〔17〕季上即许丹(1892--约1950),字季上,浙江杭州人。曾任北洋**教育部主事、视学、编审员,北京大学讲师等职。
〔18〕作指周作人。
180310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数日前蒙书,谨悉。《文牍汇编》〔2〕第三,今无其书,亦无付印朕兆。所物色之人,条件大难,何可便得,善于公牍已不凡,而况思路明晰者哉?故无以报命。若欲得思路胡涂者,则此间触目都是,随时可以奉献也。子英通信处是大路俊诚陞记箔庄转交,陈君尚无事。所需书目,起孟写出三种如别纸,惟其价目,今或因战事已稍增。又第三种较深,今之学生,虑未能读,可以从缓。《新青年》第二期已出,别封寄上。今年群益社见贻甚多,不取值,故亦不必以值见返耳。日前在《时报》见所演说〔3〕,甚所赞成,但今之同胞,恐未必能解。仆审现在所出书,无不大害青年,其十恶不赦之思想,令人肉颤。沪上一班昏虫又大捣鬼,至于为徐班侯之灵魂照相,其状乃如鼻烟壶。〔4〕人事不修,群趋鬼道,所谓国将亡听命于神者哉!近来部中俸泉虽不如期,尚不至甚迟,但纸券暴落,人心又不宁一,困顿良不可言。家叔〔5〕旷达,自由行动数十年而逝,仆殊羡其福气。至于善后,则殆无从措手。既须谋食,更不暇清理纠葛,倘复纷纭,会当牺牲老屋,率眷属拱手让之耳。专此并颂曼福。
仆周树人顿首三月十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文牍汇编》指当时北洋**教育部编印的《教育部文牍汇编》。
〔3〕《时报》指上海《时报》,一九○四年四月创刊,一九三九年九月停刊。这里说的许的"演说",发表于该报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题为《江西教育厅长在茶话会第二次演词》。
〔4〕沪上昏虫捣鬼一九一七年十月,俞复、陆费逵等人在上海设盛德坛扶乩,组织"灵学会",次年一月又创办《灵学杂志》,宣传迷信,反对科学。同年三月一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徐班侯被"招魂返里",经乩示"可摄灵照"的报导,三日,又刊出了徐的所谓"魂灵之摄影"。徐班侯,名定超,浙江温州人。清末翰林,辛亥革命后曾在教育部任职。因轮船遭劫丧生。
〔5〕家叔指周凤升(1882--1918),又名伯升。一九○四年江南水师学堂毕业,一直在海军供职,任上尉衔兵轮技正。
180529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顷蒙书,祗悉,便赴文书科查检案卷,有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系南洋商务学堂改称,江南实业学堂,而南洋高等实业学堂则无有。又查上海江南两学堂名册,亦不见魏公之名。此宗案卷从前清移交,有无阙失,不可知。总之此公则不见于现存经传中,非观其文凭难辨真妄。然既善于纠缠,则纵令真为南洋高等实业学堂最优卒业,肄业年限为一百年,亦无足取耳。部中近事多而且怪,怪而且奇,然又毫无足述,述亦难尽,即述尽之乃又无谓之至,如人为虱子所叮,虽亦是一件事,亦极不舒服,却又无可叙述明之,所谓"现在世界真当仰东石杀〔2〕者"之格言,已发挥精蕴无余,我辈已不能更赘矣。《新青年》第五期大约不久可出,内有拙作少许〔3〕。该杂志销路闻大不佳,而今之青年皆比我辈更为顽固,真是无法。此复,敬颂曼福。
仆树人顿首八〔五〕月廿九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仰东石杀书信中也作"娘东石杀",绍兴骂人的话,意同"他妈的"。
〔3〕拙作少许指小说《狂人日记》和新诗《梦》、《爱之神》、《桃花》。
180619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日前从铭伯先生处得知夫人逝去,大出意外。朋友闻之亦悉惊叹。夫节哀释念,固莫如定命之谭,而仆则仍以为不过偶然之会,吊慰悉属肤辞,故不欲以陈言相闻。度在明达,当早识聚离生死之故,不俟解于人言也。惟经理孺子,首是要事,不知将何以善其后耶?《新青年》第五期及启孟讲义前日已寄上。溽暑尚自珍摄。
仆树顿首六月十九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180705致钱玄同〔1〕玄同兄:来信收到了。你前回说过七月里要做讲义、所以《新青年》让别人编、明年自己连编两期、何以现在又要编了?起孟说过想译一篇小说〔2〕、篇幅是狠短的、可是现在还未寄来。大约一到家里〔3〕、内政外交、种种庶务、总须几天才完、渺无消息、也不足奇、想来廿日以内、总可以译好的。至于敝人的一篇〔4〕、却恐怕有点靠不住、因为敝人嘴里要做的东西、向来狠多、然而从来未尝动手、照例类推、未免不做的点、在六十分以上了。中国国粹、虽然等于放屁、而一群坏种、要刊丛编〔5〕、却也毫不足怪。该坏种等、不过还想吃人、而竟奉卖过人肉的侦心探龙做祭酒、〔6〕大有自觉之意。即此一层、已足令敝人刮目相看、而猗欤羞哉、尚在其次也。敝人当袁朝时、曾戴了冕帽出无名氏语录、献爵于至圣先师的老太爷之前〔7〕、阅历已多、无论如何复古、如何国粹、都已不怕。但该坏种等之创刊屁志、系专对《新青年》而发、则略以为异、初不料《新青年》之于他们、竟如此其难过也。然既将刊之、则听其刊之、且看其刊之、看其如何国法、如何粹法、如何发昏、如何放屁、如何做梦、如何探龙、亦一大快事也。国粹丛编万岁!老小昏虫万岁!!蚊虫咬我,就此不写了。
鲁迅七月五日
注释:
〔1〕此信原件逗号均作顿号。
钱玄同(1887--1939),名夏,字中季,后改名玄同,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留学日本时曾和鲁迅同就章太炎学习文字学。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编委之一。
〔2〕这里所说的"一篇小说",疑指瑞典斯特林堡(A.Strind-berg,1849--1912)所作短篇小说《改革》,周作人的译文后载于《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一九一八年八月)。
〔3〕周作人于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日至九月十日由北京返绍兴探亲。
〔4〕当指《我之节烈观》,后收入《坟》。
〔5〕一群坏种要刊丛编疑指当时刘师培等计划复刊《国粹学报》和《国粹汇编》。此事后未实现,一九一九年三月他们另创办《国故》月刊,鼓吹"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与新文化运动相对抗。
〔6〕"奉卖过人肉的侦心探龙做祭酒",意思是指推出刘师培做头目。刘师培(1884--1919),又名光汉,字申叔,江苏仪征人,近代学者。清末曾参加同盟会的活动。一九○九年为清朝两江总督端方收买,出卖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后又投靠袁世凯,与杨度、孙毓筠等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效劳。他早年研究六朝文学,因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著有《文心雕龙》一书,故鲁迅用"侦心探龙"(暗取"侦探"二字)代指刘师培。祭酒,原为古代祭祀仪式的主持者,汉代以后为学官名。
〔7〕袁朝指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袁世凯窃居总统职位后即阴谋复辟帝制,为此大搞尊孔祭孔活动。当时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曾随同当过祀孔"执事"。
180820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早蒙书,卒卒不即复。记前函曾询部中《最新法令汇编》〔2〕,当时问之雷川,〔3〕乃云无有。前答未及,今特先陈。夫人逝去,孺子良为可念,今既得令亲到赣,复有教师,当可稍轻顾虑。人有恒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仆为一转曰:"孺子弱也,而失母则强。"此意久不语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4〕,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京师图书分馆〔5〕等章程,朱孝荃〔6〕想早寄上。然此并庸妄人钱稻孙,王丕谟〔7〕所为,何足依据。而通俗图书馆〔8〕者尤可笑,几于不通。仆以为有权在手,便当任意作之,何必参考愚说耶?教育博物馆〔9〕等素未究,必无以奉告。惟于通俗图书馆,则鄙意以为小说大应选择;而科学书等,实以广学会〔10〕所出者为佳,大可购置,而世多以其教会所开而忽之矣。覃孝方〔11〕之辞职,闻因为一校长所打,其所以打之者,则意在排斥外省人而代以本省人。然目的仅达其半,故覃去而X〔12〕至,可谓去虎进狗矣。部中风气日趋日下,略有人状者已寥寥不多见。若夫新闻,则有エべ〔13〕之健将牛献周〔14〕佥事在此娶妻,未几前妻闻风而至,乃诱后妻至奉天,售之妓馆,已而被诉,今方在囹圄,但尚未判决也。作事如此,可谓极人间之奇观,达兽道之极致,而居然出于教育部,宁非幸欤!历观国内无一佳象,而仆则思想颇变迁,毫不悲观。盖国之观念,其愚亦与省界相类。若以人类为着眼点,则中国若改良,固足为人类进步之验(以如此国而尚能改良故);若其灭亡,亦是人类向上之验,缘如此国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类进步之故也。大约将来人道主义终当胜利,中国虽不改进,欲为奴隶,而他人更不欲用奴隶;则虽渴想请安,亦是不得主顾,止能侘傺而死。如是数代,则请安磕头之瘾渐淡,终必难免于进步矣。此仆之所为乐也。此布,即颂曼福。
仆树人顿首八月廿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最新法令汇编》指北洋**教育部编印的《教育法规汇编》。
〔3〕雷川吴震春,字雷川,浙江余杭人。清末进士,当时任北洋**教育部总务司佥事兼文书科长。
〔4〕《通鉴》即《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宋代司马光等撰,二九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5〕京师图书分馆设于北京宣武门外前青厂,一九一三年六月开馆。
〔6〕朱孝荃(?--1924)名颐锐,湖南衡阳人。当时任北洋**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主事兼京师通俗图书馆主任。
〔7〕钱稻孙(1887--1962)字介眉,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意,历任北洋**教育部主事、视学、佥事及京师图书分馆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王丕谟,字仲猷,河北通县(今属北京市)人。曾任北洋**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主事及京师通俗图书馆主任、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主任等职。
〔8〕通俗图书馆即京师通俗图书馆,设于北京宣武门内,一九一三年十月开馆。
〔9〕教育博物馆许寿裳任江西教育厅厅长期间在江西筹设,一九一八年九月开馆。
〔10〕广学会教会出版机构,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上海创立。编译出版有关历史、地理、理化、伦理、宗教等方面书籍,多为当时学堂所采用。
〔11〕覃孝方名寿堃,字孝方,湖北蒲圻人。清末进士,曾任北洋**教育部秘书、参事等职。一九一七年九月任河南教育厅厅长,一九一八年四月调任陕西教育厅厅长,后未赴任。
〔12〕X指吴鼎昌,字蔼辰,河北清苑人。一九一八年四月继覃寿堃后任河南教育厅厅长。
〔13〕エべ日语:夏娃。《旧约.创世记》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个女人。此处疑代指夏曾佑。
〔14〕牛献周字正甫,山东沂水人。一九一七年六月任北洋**教育部普通教育司佥事兼第二科科长,后调第四科。一九一八年八月被免职。
第8章 一九一九年
190116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日前蒙书,谨悉。仆于其先又寄上《新青年》五卷之第三四两本,今度已达。来书问童子所诵习,仆实未能答。缘中国古书,叶叶害人,而新出诸书亦多妄人所为,毫无是处。为今之计,只能读其记天然物之文,而略其故事,因记述天物,弊止于陋,而说故事,则大抵谬妄,陋易医,谬则难治也。汉文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但我辈以及孺子生当此时,须以若干精力牺牲于此,实为可惜。仆意君教诗英〔2〕,但以养成适应时代之思想为第一谊,文体似不必十分决择,且此刻颂习,未必于将来大有效力,只须思想能自由,则将来无论大潮如何,必能与为沆瀣矣。少年可读之书,中国绝少,起孟素来注意,亦颇有译述之意,但无暇无才无钱,恐成绩终亦甚鲜。主张用白话者,近来似亦日多,但敌亦群起,四面八方攻击者众,而应援者则甚少,所以当做之事甚多,而万不举一,颇不禁人才寥落之叹。大学之《模范文选》〔3〕,本系油印,近闻已付排印,俟成后奉寄,不必得模胡之旧印矣。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惟近来出杂志一种曰《新潮》〔4〕,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当即邮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为上,罗家伦〔5〕亦不弱,皆学生。仆年来仍事嬉游,一无善状,但思想似稍变迁。明年,在绍之屋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复有越人安越之想。而近来与绍兴之感情亦日恶,殊不自至[知]其何故也。闻燮和言李牧斋贻书于女官首领〔6〕,说君坏话者已数次,但不知燮和于何处得来,或エべ等作此谣言亦未可定此是此公长技,对于テイプチヒ〔7〕亦往往如此。要之,我辈之与遗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啧有烦言,正是应有之事,记之聊供一哂耳。顷在部作此笺答,而惠书在寓中,故所答或有未尽,请恕为幸。专此,敬颂曼福。
仆树顿首一月十六日《新潮》第一册顷已寄出,并闻。同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诗英即许世瑛,许寿裳的长子。
〔3〕《模范文选》当时北京大学预科使用的国文课本。
〔4〕《新潮》综合性月刊,新潮社编辑,一九一九年一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二年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停刊。
〔5〕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新潮》编辑,后留学英、德。《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刊有他的《人生问题发端》等文。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新潮》编辑,后留学欧美。《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刊有他的《今日之世界新潮》等文。
〔6〕女官首领指傅增湘,参看180104信注〔16〕。
〔7〕テイプチヒ日语:莱比锡,德国城市名。此处代指蔡元培。蔡于一九○八年秋至一九一一年秋、一九一二年秋至一九一三年夏,两度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学习。
190130致钱玄同明信片收到了。点句和署名两件事,都可照来信办理。昨天看见《新潮〔1〕》第二册内《推霞》上面的小序,不禁不敬之心,油然而生,勃然而长;倘若跳舞再不高明,便要沛然莫之能御了。相应明信片达,请烦查照,至纫公谊。此致玄同兄树一月卅日〔1〕《推霞》独幕剧,德国苏德曼(1857--1928)作,宋春舫用文言翻译,载《新潮》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一九年二月)。文前附有译者小序。
190216致钱玄同〔1〕玄同兄:〔2〕今天仲密说,悠悠我思有一篇短文,是回骂上〔海什么报的,3〕大约〔4〕想登在《每周评论》上,因为该评论出的快,而《新青年》出的慢。我想该文可以再抄一篇,也登入《新青年》六卷二号《随感录》,庶几出而又出,传播更广,用副我辈大骂特骂之盛意,不知吾兄大人阁下以为何如?
弟庚言载拜二月十六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仲密即周作人。
〔3〕悠悠我思指陈大齐,字百年,浙江海盐人。曾留学日、德,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曾与龚未生为陶成章的《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一书作校对,该书一九○四年在东京出版时,署名"会稽先生著述,独念和尚、悠悠我思编辑校对。"短文,指署名世纪的《破坏与建设》一文,载《每周评论》第十号(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内容是驳斥同年二月六日上海《时事新报》所载《破坏与建设,是一不是二》一文的观点。
〔4〕《每周评论》综合性周刊,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发起,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创刊。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日被北洋**封闭,共出三十七期。
190419致周作人〔1〕二弟览:十五所寄函已到。家事殊无善法,房子亦未有,且俟汝到京再议。《沙漠里之三梦》〔2〕本拟写与李守常〔3〕,然偶校原书,似问答中有两条未译,不知何故。此亦止能俟到京后写与尹默矣〔4〕。
〔丸善之代金引换5〕小包已到,计二包,均于今日取出。《欧〔6〕洲文学之プリオドス计十一本,所阙者为第十二本(TheLater〔7〕19ャンチユーリー)。不知尚未出板,抑丸善偶无之,可就近问讯,或补买旧书。又书上〔8〕写明每本5snet,而丸善每本乃取四圆十五钱,亦相差太远,似可以质问之也。今将其帐附上,又结算书一件亦附上,记汝曾言当亲向彼店清算也。见上海告〔9〕白,《新青年》二号已出,但我尚未取得,已函托爬翁〔10〕矣。大学〔11〕无甚事,新旧冲突事,已见于路透电,大有化为"世界的"之意。闻电文系节述世与禽男〔12〕函文,断语则云:可见大学有与时俱进之意,与从前之专任ァルトス吐デント〔13〕办事者不同云云。似颇"阿世"也。
博文馆〔14〕所出《西洋文芸丛书》,有ズーデルマン〔15〕所著之《罪》一本,我想看看,汝回时如从汽船,则行李当不嫌略重,望买一本来。
此外无甚事,我当不必再寄信于东京。汝何时从东京出发,望定后函知也。
兄树上四月十九日夜安特来夫之《七死刑囚物语》〔16〕日译本如尚可得,望买一本来,勿忘为要。二十日又及汝前函言到上海后当与我一信,而此信至今未到也。
二十一日晨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周作人(1885--1967),号起孟,又作启明、岂明,笔名仲密,鲁迅二弟。曾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五四"时期曾参加新文化运动。一九二三年后,与鲁迅断绝往来,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
〔2〕《沙漠里之三梦》即《沙漠间的三个梦》。短篇小说,南非小说家旭莱纳(O.Schremer,1855--1920)作,周作人译,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一九一九年十一月)。
〔3〕李守常(1889--1927)名大钊,河北乐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编辑等。他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二十八日遇害。
〔4〕尹默沈实(1883--1971),号君默,后改尹默,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法大学等校教授。当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按《新青年》第六卷由李大钊、沈尹默等六人轮流主编。
〔5〕代金引换日语:代收货价。
〔6〕《欧洲文学之プリオドス》《欧洲文学的各时期》,英国桑次葆莱(G.Saintsbury)编辑,爱丁堡白拉克和特公司出版,共十二册。
〔7〕TheLater19ャンチユーリー即《十九世纪的后期》。
〔8〕5snet英语:实价五先令。S,英国货币单位Shilling(先令)的略写。net,实价。
〔9〕上海告白指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五日上海《时报》所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的出版广告。
〔10〕爬翁指钱玄同。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第七章《从章先生学》中记述鲁迅等在东京听讲时的情形说,"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所以鲁迅给玄同的绰号曰'爬来爬去'。"
〔11〕新旧冲突事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公言报》刊载题为《请看北京学界思潮变迁之近状》的长篇报导,污蔑革新派,吹捧守旧派,同时发表了林琴南的《致蔡鹤卿书》;接着,蔡元培写了《答林琴南书》进行辩驳。当时路透社曾报导此事。
〔12〕世指蔡元培。周作人在《药味集.记蔡孑民先生事》中说:"五四运动前后,文化教育界的空气很是不稳,校外有《公言报》一派,日日攻击,校内也有响应。黄季刚漫骂章氏旧同门'曲学阿世'。后来友人戏称蔡先生为'世',往校长室为'阿世'云云。"禽男,琴南的谐音,即林纾(1852--1924),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他曾据别人口述,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文学作品一百余种,在当时影响很大,后集为《林译小说》出版。他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成为守旧派的代表人物。
〔13〕ァルトス吐デント德语Altstudent的日语音译,意为"老学生"或"老学究"。
〔14〕博文馆东京的一家印刷局。
〔15〕ズーデルマン苏德曼(H.Sudermann,1857--1928),德国剧作家,小说家。著有剧本《荣誉》、《故乡》和小说《忧愁夫人》等。《罪》,疑指《萨多姆城(罪恶之都)的结局》。
〔16〕安特来夫通译安德烈夫(Л.H.ΑНДpeeВ,1871--1919),俄国作家。著有小说《红笑》、《七个被绞死的人》(日译《七死刑囚物语》)和剧本《人的一生》等。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
190428致钱玄同玄同兄:送上小说一篇〔1〕,请您鉴定改正了那些外国圈点之类,交与编辑人;因为我于外国圈点之类,没有心得,恐怕要错。
还有人名旁的线,也要请看一看。譬如里面提起一个花白胡子的人,后来便称他花白胡子,恐怕就该加直线了,我却没有加。
鲁迅四月八〔二十八〕日十九期《每周评论》附录中有鲁逊做的文章〔2〕一篇,此人并非舍弟,合并声明。
注释:
〔1〕指短篇小说《药》,后收入《呐喊》。
〔2〕鲁逊做的文章指《学界新思想之潮流》,载《每周评论》第十九期(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原注转载自北京《唯一日报》。
190430致钱玄同心异〔1〕兄:"鄙见"狠对,据我的"卓识",极以为然。仲密来信说,于夷歪〔2〕五月初三四便走,写信来不及。速斋〔3〕班辈最大,并无老兄,所以遯庐当然不是"令兄"。近来收到"杂志轮读会"〔4〕的一卷书,大约是仲密的。我想:这书恐怕不能等他回来再送,所以要打听送给何人,以便照办;曾经信问尹默,尚无回信,大约我信到否不可知。兄知道该怎么送吗?请告诉我。
迅夏正初一而夷歪三十足见夷狄之不及我天朝矣。
注释:
〔1〕心异指钱玄同。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七、十八日,上海《新申报》连载林纾的小说《荆生》,其中一个人物取名金心异,影射钱玄同。
〔2〕夷歪指阳历,戏语,对"夏正"(夏历)而言。
〔3〕速斋鲁迅自称。"速"当由"迅"引申而来。
〔4〕"杂志轮读会"未详。
190704致钱玄同心翁先生:子秘〔1〕是前天出发的。和他通信,应该写"东京府下、巢鸭町上驹込三七九羽太方○○○收"。他大约洋历八月初可到北京,"仇偶"和"半仇子女"〔2〕也一齐同来,不到"少兴府"〔3〕了。"卜居"还没有定,只好先租;这租房差使,系敝人承办,然而尚未动手,懒之故也。《鱻苍载》〔4〕还没有见过,实在有背"先睹为快"之意。贵敝宗某君的事,恐怕很难;许君早已不管图书馆事,现任系一官气十足的人,〔5〕和他说不来。
听说世有可来消息,真的吗?
俟上七月四日
注释:
〔1〕子秘即周作人。
〔2〕"仇偶"和"半仇子女"指周作**羽太信子和他们的子女。因当时正值反日运动,故鲁迅以此戏称。
〔3〕"少兴府"即绍兴府。
〔4〕《鱻苍载》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钱玄同致周作人信:"尊贵的朋友所必需的鲜苍稔(此是用训诂代本字,学探龙先生的办法)里边的《易经起课先生号》,可不可以稍迟几天送而且献。"按《易经起课先生号》即指《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易卜生号"。这里鲁迅所说的《鱻苍载》,和钱玄同提到的《鲜苍稔》,俱为《新青年》的代称。
〔5〕世有可来消息一九一九年五月九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抗议北洋**镇压五四运动辞职离校。后在校内外的催促下始通电放弃辞职,并于九月十二日回京主持校务。
190807致钱玄同心异兄:----仲密寄来《访新村记》〔1〕一篇,可以登入第六期内。但文内几处,还须斟酌,所以应等他到京后再说。他大约十日左右总可到,一定来得及也。特此先行通知。又此篇决不能倒填年月,登载时须想一点方法才好。
鲁迅八月七日
注释:
〔1〕《访新村记》即《访日本新村记》,系周作人记述一九一九年七月在日本参观活动的文章,后来发表于《新潮》杂志第二卷第一号(一九一九年十月)。这里说的"第六期",指应在同年六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此时该刊实已脱期,如按原定六月出版的刊期,则与文章写作的时间发生矛盾,因此信中说"决不能倒填年月","须想一点方法"。
190813致钱玄同〔1〕玄同兄:两封来信都收到了。子秘已偕矇妻矇子到京、〔2〕现在住在山会邑馆〔3〕间壁曹宅里面、门牌是第五号。关于《新村》的事、两面都登也无聊、我想《新青年》上不登也罢、因为只是一点记事、不是什么大文章、不必各处登载的。黄棘〔4〕不是孙伏公、单知道他住在鲁镇、不知道别的、伏即福源、来信说的都对、写信给他、直寄"或矇"〔5〕就是、他便住在那里、べーテートル是一种鱼肝油、并非专医神经的药、但身体健了、神经自然也健、所以也可吃得的、这药有两种、一种红包瓶外包纸颜色、对于肺病格外有效、一种蓝包是普通强壮剂、为神经起见、吃蓝包的就够了。
迅八月十三日
注释:
〔1〕此信原件逗号均作顿号。
〔2〕子秘已偕矇妻矇子到京据《鲁迅日记》一九一九年八月十日:"午后二弟、二弟妇、丰、谧、蒙及重久君自东京来,寓间壁王宅内。"〔3〕山会邑馆绍兴县馆的旧称,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鲁迅于一九一二年五月六日至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此居住。
〔4〕黄棘鲁迅笔名。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二日在《国民公报》发表《寸铁》四则时曾暑此名。
〔5〕"或矇"即《国民公报》,孙伏园当时任该报副刊编辑。
第8章 一九一九年
190116致许寿裳〔1〕季市君足下:日前蒙书,谨悉。仆于其先又寄上《新青年》五卷之第三四两本,今度已达。来书问童子所诵习,仆实未能答。缘中国古书,叶叶害人,而新出诸书亦多妄人所为,毫无是处。为今之计,只能读其记天然物之文,而略其故事,因记述天物,弊止于陋,而说故事,则大抵谬妄,陋易医,谬则难治也。汉文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但我辈以及孺子生当此时,须以若干精力牺牲于此,实为可惜。仆意君教诗英〔2〕,但以养成适应时代之思想为第一谊,文体似不必十分决择,且此刻颂习,未必于将来大有效力,只须思想能自由,则将来无论大潮如何,必能与为沆瀣矣。少年可读之书,中国绝少,起孟素来注意,亦颇有译述之意,但无暇无才无钱,恐成绩终亦甚鲜。主张用白话者,近来似亦日多,但敌亦群起,四面八方攻击者众,而应援者则甚少,所以当做之事甚多,而万不举一,颇不禁人才寥落之叹。大学之《模范文选》〔3〕,本系油印,近闻已付排印,俟成后奉寄,不必得模胡之旧印矣。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惟近来出杂志一种曰《新潮》〔4〕,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当即邮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为上,罗家伦〔5〕亦不弱,皆学生。仆年来仍事嬉游,一无善状,但思想似稍变迁。明年,在绍之屋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复有越人安越之想。而近来与绍兴之感情亦日恶,殊不自至[知]其何故也。闻燮和言李牧斋贻书于女官首领〔6〕,说君坏话者已数次,但不知燮和于何处得来,或エべ等作此谣言亦未可定此是此公长技,对于テイプチヒ〔7〕亦往往如此。要之,我辈之与遗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啧有烦言,正是应有之事,记之聊供一哂耳。顷在部作此笺答,而惠书在寓中,故所答或有未尽,请恕为幸。专此,敬颂曼福。
仆树顿首一月十六日《新潮》第一册顷已寄出,并闻。同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诗英即许世瑛,许寿裳的长子。
〔3〕《模范文选》当时北京大学预科使用的国文课本。
〔4〕《新潮》综合性月刊,新潮社编辑,一九一九年一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二年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停刊。
〔5〕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新潮》编辑,后留学英、德。《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刊有他的《人生问题发端》等文。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新潮》编辑,后留学欧美。《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刊有他的《今日之世界新潮》等文。
〔6〕女官首领指傅增湘,参看180104信注〔16〕。
〔7〕テイプチヒ日语:莱比锡,德国城市名。此处代指蔡元培。蔡于一九○八年秋至一九一一年秋、一九一二年秋至一九一三年夏,两度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学习。
190130致钱玄同明信片收到了。点句和署名两件事,都可照来信办理。昨天看见《新潮〔1〕》第二册内《推霞》上面的小序,不禁不敬之心,油然而生,勃然而长;倘若跳舞再不高明,便要沛然莫之能御了。相应明信片达,请烦查照,至纫公谊。此致玄同兄树一月卅日〔1〕《推霞》独幕剧,德国苏德曼(1857--1928)作,宋春舫用文言翻译,载《新潮》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一九年二月)。文前附有译者小序。
190216致钱玄同〔1〕玄同兄:〔2〕今天仲密说,悠悠我思有一篇短文,是回骂上〔海什么报的,3〕大约〔4〕想登在《每周评论》上,因为该评论出的快,而《新青年》出的慢。我想该文可以再抄一篇,也登入《新青年》六卷二号《随感录》,庶几出而又出,传播更广,用副我辈大骂特骂之盛意,不知吾兄大人阁下以为何如?
弟庚言载拜二月十六日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2〕仲密即周作人。
〔3〕悠悠我思指陈大齐,字百年,浙江海盐人。曾留学日、德,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曾与龚未生为陶成章的《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一书作校对,该书一九○四年在东京出版时,署名"会稽先生著述,独念和尚、悠悠我思编辑校对。"短文,指署名世纪的《破坏与建设》一文,载《每周评论》第十号(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内容是驳斥同年二月六日上海《时事新报》所载《破坏与建设,是一不是二》一文的观点。
〔4〕《每周评论》综合性周刊,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发起,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创刊。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日被北洋**封闭,共出三十七期。
190419致周作人〔1〕二弟览:十五所寄函已到。家事殊无善法,房子亦未有,且俟汝到京再议。《沙漠里之三梦》〔2〕本拟写与李守常〔3〕,然偶校原书,似问答中有两条未译,不知何故。此亦止能俟到京后写与尹默矣〔4〕。
〔丸善之代金引换5〕小包已到,计二包,均于今日取出。《欧〔6〕洲文学之プリオドス计十一本,所阙者为第十二本(TheLater〔7〕19ャンチユーリー)。不知尚未出板,抑丸善偶无之,可就近问讯,或补买旧书。又书上〔8〕写明每本5snet,而丸善每本乃取四圆十五钱,亦相差太远,似可以质问之也。今将其帐附上,又结算书一件亦附上,记汝曾言当亲向彼店清算也。见上海告〔9〕白,《新青年》二号已出,但我尚未取得,已函托爬翁〔10〕矣。大学〔11〕无甚事,新旧冲突事,已见于路透电,大有化为"世界的"之意。闻电文系节述世与禽男〔12〕函文,断语则云:可见大学有与时俱进之意,与从前之专任ァルトス吐デント〔13〕办事者不同云云。似颇"阿世"也。
博文馆〔14〕所出《西洋文芸丛书》,有ズーデルマン〔15〕所著之《罪》一本,我想看看,汝回时如从汽船,则行李当不嫌略重,望买一本来。
此外无甚事,我当不必再寄信于东京。汝何时从东京出发,望定后函知也。
兄树上四月十九日夜安特来夫之《七死刑囚物语》〔16〕日译本如尚可得,望买一本来,勿忘为要。二十日又及汝前函言到上海后当与我一信,而此信至今未到也。
二十一日晨
注释:
〔1〕此信原无标点。
周作人(1885--1967),号起孟,又作启明、岂明,笔名仲密,鲁迅二弟。曾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五四"时期曾参加新文化运动。一九二三年后,与鲁迅断绝往来,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
〔2〕《沙漠里之三梦》即《沙漠间的三个梦》。短篇小说,南非小说家旭莱纳(O.Schremer,1855--1920)作,周作人译,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一九一九年十一月)。
〔3〕李守常(1889--1927)名大钊,河北乐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编辑等。他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二十八日遇害。
〔4〕尹默沈实(1883--1971),号君默,后改尹默,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法大学等校教授。当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按《新青年》第六卷由李大钊、沈尹默等六人轮流主编。
〔5〕代金引换日语:代收货价。
〔6〕《欧洲文学之プリオドス》《欧洲文学的各时期》,英国桑次葆莱(G.Saintsbury)编辑,爱丁堡白拉克和特公司出版,共十二册。
〔7〕TheLater19ャンチユーリー即《十九世纪的后期》。
〔8〕5snet英语:实价五先令。S,英国货币单位Shilling(先令)的略写。net,实价。
〔9〕上海告白指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五日上海《时报》所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的出版广告。
〔10〕爬翁指钱玄同。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第七章《从章先生学》中记述鲁迅等在东京听讲时的情形说,"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所以鲁迅给玄同的绰号曰'爬来爬去'。"
〔11〕新旧冲突事一九一九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公言报》刊载题为《请看北京学界思潮变迁之近状》的长篇报导,污蔑革新派,吹捧守旧派,同时发表了林琴南的《致蔡鹤卿书》;接着,蔡元培写了《答林琴南书》进行辩驳。当时路透社曾报导此事。
〔12〕世指蔡元培。周作人在《药味集.记蔡孑民先生事》中说:"五四运动前后,文化教育界的空气很是不稳,校外有《公言报》一派,日日攻击,校内也有响应。黄季刚漫骂章氏旧同门'曲学阿世'。后来友人戏称蔡先生为'世',往校长室为'阿世'云云。"禽男,琴南的谐音,即林纾(1852--1924),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他曾据别人口述,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文学作品一百余种,在当时影响很大,后集为《林译小说》出版。他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成为守旧派的代表人物。
〔13〕ァルトス吐デント德语Altstudent的日语音译,意为"老学生"或"老学究"。
〔14〕博文馆东京的一家印刷局。
〔15〕ズーデルマン苏德曼(H.Sudermann,1857--1928),德国剧作家,小说家。著有剧本《荣誉》、《故乡》和小说《忧愁夫人》等。《罪》,疑指《萨多姆城(罪恶之都)的结局》。
〔16〕安特来夫通译安德烈夫(Л.H.ΑНДpeeВ,1871--1919),俄国作家。著有小说《红笑》、《七个被绞死的人》(日译《七死刑囚物语》)和剧本《人的一生》等。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
190428致钱玄同玄同兄:送上小说一篇〔1〕,请您鉴定改正了那些外国圈点之类,交与编辑人;因为我于外国圈点之类,没有心得,恐怕要错。
还有人名旁的线,也要请看一看。譬如里面提起一个花白胡子的人,后来便称他花白胡子,恐怕就该加直线了,我却没有加。
鲁迅四月八〔二十八〕日十九期《每周评论》附录中有鲁逊做的文章〔2〕一篇,此人并非舍弟,合并声明。
注释:
〔1〕指短篇小说《药》,后收入《呐喊》。
〔2〕鲁逊做的文章指《学界新思想之潮流》,载《每周评论》第十九期(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原注转载自北京《唯一日报》。
190430致钱玄同心异〔1〕兄:"鄙见"狠对,据我的"卓识",极以为然。仲密来信说,于夷歪〔2〕五月初三四便走,写信来不及。速斋〔3〕班辈最大,并无老兄,所以遯庐当然不是"令兄"。近来收到"杂志轮读会"〔4〕的一卷书,大约是仲密的。我想:这书恐怕不能等他回来再送,所以要打听送给何人,以便照办;曾经信问尹默,尚无回信,大约我信到否不可知。兄知道该怎么送吗?请告诉我。
迅夏正初一而夷歪三十足见夷狄之不及我天朝矣。
注释:
〔1〕心异指钱玄同。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七、十八日,上海《新申报》连载林纾的小说《荆生》,其中一个人物取名金心异,影射钱玄同。
〔2〕夷歪指阳历,戏语,对"夏正"(夏历)而言。
〔3〕速斋鲁迅自称。"速"当由"迅"引申而来。
〔4〕"杂志轮读会"未详。
190704致钱玄同心翁先生:子秘〔1〕是前天出发的。和他通信,应该写"东京府下、巢鸭町上驹込三七九羽太方○○○收"。他大约洋历八月初可到北京,"仇偶"和"半仇子女"〔2〕也一齐同来,不到"少兴府"〔3〕了。"卜居"还没有定,只好先租;这租房差使,系敝人承办,然而尚未动手,懒之故也。《鱻苍载》〔4〕还没有见过,实在有背"先睹为快"之意。贵敝宗某君的事,恐怕很难;许君早已不管图书馆事,现任系一官气十足的人,〔5〕和他说不来。
听说世有可来消息,真的吗?
俟上七月四日
注释:
〔1〕子秘即周作人。
〔2〕"仇偶"和"半仇子女"指周作**羽太信子和他们的子女。因当时正值反日运动,故鲁迅以此戏称。
〔3〕"少兴府"即绍兴府。
〔4〕《鱻苍载》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钱玄同致周作人信:"尊贵的朋友所必需的鲜苍稔(此是用训诂代本字,学探龙先生的办法)里边的《易经起课先生号》,可不可以稍迟几天送而且献。"按《易经起课先生号》即指《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易卜生号"。这里鲁迅所说的《鱻苍载》,和钱玄同提到的《鲜苍稔》,俱为《新青年》的代称。
〔5〕世有可来消息一九一九年五月九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抗议北洋**镇压五四运动辞职离校。后在校内外的催促下始通电放弃辞职,并于九月十二日回京主持校务。
190807致钱玄同心异兄:----仲密寄来《访新村记》〔1〕一篇,可以登入第六期内。但文内几处,还须斟酌,所以应等他到京后再说。他大约十日左右总可到,一定来得及也。特此先行通知。又此篇决不能倒填年月,登载时须想一点方法才好。
鲁迅八月七日
注释:
〔1〕《访新村记》即《访日本新村记》,系周作人记述一九一九年七月在日本参观活动的文章,后来发表于《新潮》杂志第二卷第一号(一九一九年十月)。这里说的"第六期",指应在同年六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此时该刊实已脱期,如按原定六月出版的刊期,则与文章写作的时间发生矛盾,因此信中说"决不能倒填年月","须想一点方法"。
190813致钱玄同〔1〕玄同兄:两封来信都收到了。子秘已偕矇妻矇子到京、〔2〕现在住在山会邑馆〔3〕间壁曹宅里面、门牌是第五号。关于《新村》的事、两面都登也无聊、我想《新青年》上不登也罢、因为只是一点记事、不是什么大文章、不必各处登载的。黄棘〔4〕不是孙伏公、单知道他住在鲁镇、不知道别的、伏即福源、来信说的都对、写信给他、直寄"或矇"〔5〕就是、他便住在那里、べーテートル是一种鱼肝油、并非专医神经的药、但身体健了、神经自然也健、所以也可吃得的、这药有两种、一种红包瓶外包纸颜色、对于肺病格外有效、一种蓝包是普通强壮剂、为神经起见、吃蓝包的就够了。
迅八月十三日
注释:
〔1〕此信原件逗号均作顿号。
〔2〕子秘已偕矇妻矇子到京据《鲁迅日记》一九一九年八月十日:"午后二弟、二弟妇、丰、谧、蒙及重久君自东京来,寓间壁王宅内。"〔3〕山会邑馆绍兴县馆的旧称,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鲁迅于一九一二年五月六日至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此居住。
〔4〕黄棘鲁迅笔名。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二日在《国民公报》发表《寸铁》四则时曾暑此名。
〔5〕"或矇"即《国民公报》,孙伏园当时任该报副刊编辑。
第9章 一九二○年
200504致宋崇义〔1〕知方同学兄足下:日前蒙惠书,祗悉种种。
仆于去年冬季,以挈眷北来,曾一返越中,往来匆匆,在杭在越之诸友人,皆不及走晤;迄今犹以为憾!
比年以来,国内不靖,影响及于学界,纷扰已经一年。世之守旧者,以为此事实为乱源;而维新者则又赞扬甚至。全国学生,或被称为祸萌,或被誉为志士;然由仆观之,则于中国实无何种影响,仅是一时之现象而已;谓之志士固过誉,谓之乱萌,亦甚冤也。
南方学校现象,较此间似尤奇诡,分教员为四等,可谓在教育史上开一新纪元,北京尚无此举,惟高等工业抬出校长,略堪媲美而已。然此亦只因无校长提倡,故学生亦不发起;若有如姜校长〔2〕之办法,则现象当亦相同。世之论容,好言南北之别,其实同是中国人,脾气无甚大异也。
近来所谓新思潮者,在外国已是普遍之理,一入中国,便大吓人;提倡者思想不彻底,言行不一致,故每每发生流弊,而新思潮之本身,固不任其咎也。
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倘能采用新说,助其变迁,则改革较有秩序,其祸必不如天然崩溃之烈。而社会守旧,新党又行不顾言,一盘散沙,无法粘连,将来除无可收拾外,殆无他道也。
今之论者,又惧俄国思潮传染中国,足以肇乱,此亦似是而非之谈,乱则有之,传染思潮则未必。中国人无感染性,他国思潮,甚难移殖;将来之乱,亦仍是中国式之乱,非俄国式之乱也。而中国式之乱,能否较善于他式,则非浅见之所能测矣。
要而言之,旧状无以维持,殆无可疑;而其转变也,既非官吏所希望之现状,亦非新学家所鼓吹之新式:但有一塌胡涂而已。
中国学共和不像,谈者多以为共和于中国不宜;其实以前之专制,何尝相宜?专制之时,亦无忠臣,亦非强国也。
仆以为一无根柢学问,爱国之类,俱是空谈;现在要图,实只在熬苦求学,惜此又非今之学者所乐闻也。此布,敬颂曼福!
仆树顿首五月四日
注释:
〔1〕此信据桂林《文化杂志》第一卷第三期(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五日)所载编入。
宋崇义(?--1942),字知方,浙江上虞人。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的学生。后曾在浙江台州中学、杭州宗文中学、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等处任教。
〔2〕姜校长指姜琦,字伯韩,浙江永嘉人。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当时继经亨颐之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第10章 一九二一年
210103致胡适〔1〕适之先生:寄给独秀的信,〔2〕启孟以为照第二个办法最好,他现在生病,医生不许他写字,所以由我代为声明。
我的意思是以为三个都可以的,但如北京同人一定要办,便可以用上两法面第二个办法更为顺当。至于发表新宣言说明不谈政治,我却以为不必,这固然小半在"不愿示人以弱",其实则凡《新青年》同人所作的作品,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此后只要学术思想艺文的气息浓厚起来----我所知道的几个读者,极希望《新青年》如此,----就好了。
树一月三日
注释:
〔1〕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留学美国。一九一七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时期是新文化运动的右翼代表人物。后来先后投靠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当时曾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2〕寄给独秀的信指胡适于一九二○年底或一九二一年初给陈独秀的信。此信发出前曾交鲁迅等人传阅征求意见。信中胡适为改变《新青年》的性质提出"三个办法"时说:"1.听《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杂志,而另创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篇幅不求多,而材料必求精。......
2.若要《新青年》'改变内容',非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不能做到。但此时上海同人似不便做此一着,兄似更不便,因为不愿示人以弱,但北京同人正不妨如此宣言。故我主张趁兄离沪的机会,将《新青年》编辑的事,自九卷一号移到北京来,由北京同人于九卷一号内发表一个新宣言,略根据七卷一号的宣言,而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孟和说,《新青年》既被邮局停寄,何不暂时停办,此是第三办法。"210630致周作人二弟览:昨得来信了。所要的书,当于便中带上。母亲已愈。芳子殿今日上午已出院;土步〔1〕君已断乳,竟亦不吵闹,此公亦一英雄也。ハゲ公昨请山本〔2〕诊过,据云不像伤风(只是平常之咳),然念の为メ〔3〕,明日再看一回便可,大约〔4〕星期日当可复来山中矣。
〔5近〕见《时报》告白,有邹咹之《周金文存》卷五六皆出版,又《广仓砖录》中下卷亦出版,然则《艺术丛编》〔6〕盖当赋《关雎》之次章矣,以上二书,当于便中得之。汝身体何如,为念,示及。我已译完《右卫门の最期》〔7〕,但跋未作,蚊子乱咬,不易静落也。夏目物〔语〕决译《一夜》,《梦十夜》太长,其《永日物语》中或可选取,我以〔8〕为《クレイゲ先生》一篇尚可也。电话已装好矣。其号为西局二八二六也。
兄树六月卅日
注释:
〔1〕芳子殿芳子,即羽太芳子(1897--1964),羽太信子之妹,周建**,后离婚。殿,日语敬称。土步,周建人次子(后脱离关系),名丰二,时年二岁。
〔2〕ハゲ疑指周作人长子,名丰一,时年九岁。山本,即山本忠孝,当时在北京西单旧刑部街开设山本医院。
〔3〕念の为メ日语:为慎重起见。
〔4〕山中指北京西山碧云寺。一九二一年六月二日至九月二十一日,周作人因患肋膜炎在此处养病。
〔5〕《时报》告白指一九二一年六月六日上海《时报》所载《周金文存》、《广仓砖录》的出版广告。邹咹,应为邹安,字景叔,浙江海宁人,近代金石学家。当时任上海广仓学会编辑。《周金文存》,邹安编纂,正编六卷,补遗六卷。《广仓砖录》,上海广仓学会辑印的古代砖瓦文字图录,三卷。
〔6〕《艺术丛编》金石图录汇编,上海广仓学会出版,间月一册,一九一六年五月至一九二○年六月共出二十四册。《周金文存》、《广仓砖录》曾在该编连载,但未刊完,一九二一年六月单行出版《周金文存》卷五、卷六和《广仓砖录》上、中、下卷合集。《诗经.关雎》次章有"求之不得"一语,故这里以"赋《关雎》之次章"喻《艺术丛编》之停刊不出。
〔7〕《右卫门の最期》即《三浦右卫门的最后》,短篇小说,日本菊池宽(1888--1948)作。鲁迅译文载《新青年》第九卷第三号(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
〔8〕夏目即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小说家,著有《我是猫》等。《永日物语》是他的小说集。物语,日语指小说、故事之类。《クレイゲ先生》,即《克莱喀先生》,鲁迅译,当时未发表,后收入《现代日本小说集》。
210713致周作人二弟览:Karásek〔1〕的《斯拉夫文学史》,将窠罗泼泥子街〔2〕收入诗人中,竟于小说全不提起,现在直译寄上,可修改酌用之,末尾说到"物语",大约便包括小说在内者乎?这所谓"物语",原是EyrzAhlǔng,不能译作小说,其意思只是"说话""说说谈谈",我想译作"叙述",或"叙事",似较好也。精神(Geist)似可译作"人物"。
《时事新报》有某君(忘其名)一文〔3〕,大骂自然主义而欣幸中国已有象征主义作品之发生。然而他之所谓象征作品者,曰冰心女士的《超人》,《月光》〔4〕,叶圣陶的《低能儿》〔5〕,许地山的《命命鸟》〔6〕之类,这真教人不知所云,痛杀我辈者也。我本也想抗议,既而思之则"何必",所以大约作罢耳。
大学编译处由我以信并印花送去,而彼但批云"不代转"云云,并不开封,看我如何的说,殊为不届〔7〕。我想直接寄究不妥。不妨暂时阁起,待后再说,因为以前之印花税亦未取,何必为"商贾"忙碌乎。然而"商贾"追索,大约仍向该处,该处倘再有信来,则我当大骂之耳。
我想汪公之诗〔8〕,汝可略一动笔,由我寄还,以了一件事。
由世界语译之波兰小说四篇〔9〕,是否我收全而看过,便寄雁冰乎?信并什曼斯キ小说〔10〕已收到,与德文本略一校,则三种互有增损,而德译与世界语译相同之处较多,则某姑娘之不甚可靠确矣。德译者S.Lopuszánski,名字如此难拼,为作者之同乡无疑,其对于原语必不至于误解也。惜该书无序,所以关于作者之事,只在《斯拉夫文学史》中有五六行,稍缓译寄。来信有做体操之说,而我当时未闻,故以电话问之,得长井答云:先生〔11〕未言做伸伸开之体操,只须每日早昼晚散步三次(我想昼太热,两次也好了),而散步之程度,逐渐加深,而以不ツカレル〔12〕为度。又每日早晨,须行深呼吸数,不限次。以不,ツカレル为度,此很要紧。至于对面有疑似肺病之人,则于此间无妨,但若神经ノャイ〔13〕,觉得可厌,则不近其窗下可也(此节我并不问,系彼自言)云云。汝之所谓体操,未知是否即长井之所谓深呼吸耶,写出备考。
第11章 一九二二年
220104致宫竹心竹心先生:今天收到来信。
丸善的〔详〕细地址是:日本东京市、日本桥区、通三丁目、丸善株式会社〔1〕。
大学的柴君,我们都不认识他。
前回的两篇小说,〔2〕早经交与《晨报》,在上月登出了。此项酬金,已将先生住址开给该馆,将来由他们直接送上。
周树人启一月四日
注释:
〔1〕株式会社日语:股份有限公司。
〔2〕疑指契诃夫作《戏园归后》和《绅士的朋友》,署宫万选译,分别载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和十四、十五日《晨报》副刊。
220216致宫竹心竹心先生:去年接到来信,《晨报》社即去催,据云即送,于年内赶到,大约早已照办了。
至于地方一层,实在毫无法想了。因为我并无交游,止认得几个学校,而问来问去,现在的学校只有减人,毫不能说到荐人的事,所以已没有什么头路。
先生来信说互助,这实在很有道理。但所谓互助者,也须有能助的力量,倘没有,也就无法了。而现在的时势,是并不是一个在教育界的人说一句话做一点事能有效验的。
以上明白答复,自己也很抱歉。至于其余,恕不说了:因为我并没有判定别人的行为的权利,而自己也不愿意如此。
周树人上二月十六日220814致胡适适之先生:关于《西游记》作者事迹的材料,〔1〕现在录奉五纸,可以不必寄还。《山阳志遗》〔2〕末段论断甚误,大约吴山夫未见长春真人《西游记》〔3〕也。
昨日偶在直隶官书局买《曲苑》〔4〕一部上海古书流通处石印,内有焦循《剧说》〔5〕引《茶余客话》说《西游记》作者事〔6〕,亦与《山阳志遗》所记略同。从前曾见商务馆排印之《茶余客话》,不记有此一条,当是节本,其足本在《小方壶斋丛书》〔7〕中,然而舍间无之。
《剧说》又云,"元人吴昌龄〔8〕《西游》词与俗所传《西游记》小说小异",似乎元人本焦循曾见之。既云"小异",则大致当同,可推知射阳山人〔9〕演义,多据旧说。又《曲苑》内之王国维《曲录》〔10〕亦颇有与《西游记》相关之名目数种,其一云《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恐是明初之作,在吴之前。
倘能买得《射阳存稿》〔11〕,想当更有贵重之材料,但必甚难耳。明重刻李邕《娑罗树碑》〔12〕,原本系射阳山人所藏,其诗又有买得油渍云林画竹题〔13〕,似此君亦颇好擦骨董者也。
同文局印之有关于《品花》考证之宝书,便中希见借一观。
树上八月十四日
注释:
〔1〕《西游记》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著,一百回。作者事迹的材料,指《淮安府志》、《山阳县志》、焦循《剧说》卷五引阮葵生《茶余客话》、吴玉搢《山阳志遗》等书中有关吴承恩的材料。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均曾加以引用。
〔2〕《山阳志遗》清代吴玉搢著。该书卷四中误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系根据长春真人《西游记》改写。吴山夫,即吴玉搢(1698--1773),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3〕长春真人《西游记》元初道士李志常著,二卷。记述其师长春真人邱处机应征西行晋谒元太祖并参与军务的经历。
〔4〕《曲苑》丛书。陈乃乾辑,内收明、清关于戏曲的书籍十四种。
〔5〕焦循(1763--1820)字理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戏曲理论家。《剧说》,戏曲论著,六卷。摘录唐、宋以来书籍中有关戏曲的论述,并作评论。所引《茶余客话》见该书卷五。
〔6〕《茶余客话》笔记小说,清代阮葵生著。原为三十卷,作者生前未能刊印,清光绪十四年(1888)王锡祺印为二十二卷。所说《西游记》作者事,见该书卷二十一。商务印书馆版为节本,仅十二卷。
〔7〕《小方壶斋丛书》即《小方壶斋丛钞》,清代王锡祺辑刊,四集,收书三十六种。按此丛书未辑入《茶余客话》。
〔8〕吴昌龄大同(今属山西)人,元代戏曲家。著有杂剧《东坡梦》、《唐三藏西天取经》(现仅存曲词二折)等。按《西游记》杂剧作者是元末杨讷,过去多误作吴昌龄。
〔9〕射阳山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别号。
〔10〕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学者。所著《曲录》系戏曲书目,共六卷,其中有关《西游记》的书目,大致有:《收心猿意马》、《时真人四圣锁白猿》、《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猛烈哪吒三变化》、《众神仙庆赏蟠桃会》等。
〔11〕《射阳存稿》即《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所著诗文集,共六卷。后来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印本(一九三○年七月)。
〔12〕李邕(678--747)字太和,江都(今属江苏)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娑罗树碑》,见所著《李北海集》。
〔13〕买得油渍云林画竹原题《买得云林画竹上有油诗以澣之》,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云林,即倪瓒(1301--1374),别号云林居士,无锡人,元代画家。
〔14〕《品花》考证之宝书指清代杨懋建(掌生)所著《京尘杂录》,光绪丙戌(1886)仲夏上海同文书局石印。该书卷四《梦华琐簿》中记常州陈少逸撰《品花宝鉴》事颇详。《品花》,指《品花宝鉴》,长篇小说,清代陈森著,六十回。
220821致胡适适之先生:前回承借我许多书,后来又得来信。书都大略看过了,现在送还,谢谢。
大稿〔1〕已经读讫,警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但白话的生长,总当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因为态度很平正,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话入诗文者,看起来总觉得和运用"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
现在大稿亦奉还,李伯元〔1〕八字已钞在上方。
《七侠五义》的原本为《三侠五义》,在北京容易得,最初似乎是木聚珍板〔4〕,一共四套廿四本。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纳书楹曲谱》〔5〕中所摘《西游》,已经难以想见原本。《俗西游》中的《思春》,不知是甚事。《唐三藏》中的《回回》,似乎唐三藏到西夏,一回回先捣乱而后皈依,演义中无此事。只有补遗中的《西游》似乎和演义最相近,心猿意马,花果山,紧箍咒,无不有之。《揭钵》虽演义所无,但火焰山红孩儿当即由此化出。杨掌生笔记〔6〕中曾说演《西游》,扮女儿国王,殆当时尚演此剧,或者即今也可以觅得全曲本子的。
再《西游》中两提"无支祁"〔7〕一作巫枝衹,盖元时盛行此故事,作《西游》者或亦受此事影响。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8〕条。
树人上八月二十一日
注释:
〔1〕指胡适所作论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2〕李伯元(1867--1907)名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小说家。著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八字,原指一个人的生辰,此处泛指生卒年。
〔3〕《三侠五义》清代侠义小说,共一二○回,署"石玉昆述,入迷道人编定",一八七九年印行。后经俞樾(号曲园)修订。改各《七侠五义》,一八八九年刊行。
〔4〕木聚珍板木刻活字版。清乾隆时称活字版为聚珍版。
〔5〕《纳书楹曲谱》元明以来流传曲谱的辑录,清代叶堂编,共二十二卷。该书《外集》录《俗西游记》中《思春》一出。《续集》录《唐三藏》中《回回》一出,又录《西游记》中《撇子》、《认子》、《胖姑》、《伏虎》、《女还》、《借扇》六出。《补遗》录《西游记》中《饯行》、《定心》、《揭钵》、《女国》四出。
〔6〕杨掌生笔记指《京尘杂录》,其卷三《丁年玉笋志》中,说道光年间陆翠香演"《西游记》女儿国王,娇痴之态,尤为擅场"。
〔7〕《西游》中两提"无支祁"《纳书楹曲谱.补遗》卷一选《西游记.定心》中说孙行者"是骊山老母亲兄弟,无支祁是他姊妹。"又《女国》中说:"巫枝祁把张僧拿在龟山上。"〔8〕《李汤》又名《古岳渎经》,传奇,唐代李公佐作。内记"禹理水,......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