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不算影评的一点感想)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不算影评的一点感想)

2021年09月19日 19:36--浏览 · --点赞 · --评论
粉丝:18文章:8

2021.6.24,13:18

因为一次课堂作业,我第一次接触到岩井俊二。


岩井俊二


那时正逢情人节,所以他的电影《情书》上映了。 接着机会,和同学看了《情书》。大受震撼,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开始欣赏电影这个特殊的艺术作品吧。 在小组作业的时候,我没有抽到《情书》,于是我选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我原本以为,这部电影会延续《情书》那种温暖伤感的风格的。 


《情书》海报


的确,这部电影延续了岩井俊二的唯美风格,但是影片中无处不在的物哀情绪和压抑基调,也让我忍不住感到恶心。 我想到一个很热的豆瓣影评,说它是恶心的。 我也许不为这部影片的摇晃镜头感到恶心。但是剧情和人物,还有它试图讲述的主题都让我一次次感到恶心和恐惧。 这部影片很难懂,看到弹幕说可以看书和看解读才会搞懂这部影片。于是我在那天晚上,看完电影兴奋得睡不着,看了很多很多解析,也忍不住下载了很多图片,还马上下单了书。 在做这部影片的PPT时,我真的好多好多想说的。 那天晚上我写到三点的稿子,厚厚几页,大概有几万字。 我对老师说,如果让我来说这部影片,我可能会讲两节课都讲不完。 我上台演讲那天,同学们说我哭了,其实我没哭,但是这部影片的人物,情节,主题,没有一处不是会让我哭的。真的很多情绪很多感想,以至于我到现在都没切入正题。 其实早在几个星期之前就看完了书和电影,只是为了备战期末考,于是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来好好说这部剧。 这部电影真的对我影响特别大,但在我心里也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所以,我说这部电影值得人一遍遍去回温,但是我还是不推荐别人去看。 因为它真的太恐怖太恶心太让人难过了。痛苦就让我一个人承受吧。也许看的时候这么难过,觉得自己不会想再重看一遍了,可是后面不断地重看这部影片的我还是狠狠地被打脸了。 真的很心疼这部影片里的每一个角色。为什么他们的青春这么痛苦这么绝望,绝望到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救他们。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剧照

2021.7.25

很久很久才来打卡这本书,虽然我一个月前就看完了它的电影以及书,在班级同学面前做了分享:
那一万多字的演讲稿,我写了很多,很多没写上去,但是最后讲的时候也没有全部讲完。
比如这本书里的少男少女,他们之间微妙的情感,还有一开始很多疑团没看懂,看了解析才知道。
那三个疑团就是:①为什么诗织突然就倒在地上死了。
②为什么莲见喜欢久野,却还是把她送给那些恶魔。
③谁是青猫,谁是非利亚,我此前一直把他们两个人弄混,所以故事主线一直没弄清楚,因为没想到在现实中这么霸道的星野在网上这么敏感温柔,是人都会有不同的一面吗?
②私以为,电影拍得比小说写得好,而且电影对小说一些细节的改动,使这部影片立意更深远,而且人物更丰满,虽然小说写得也还可以啦,但小说只能说尚可,电影却能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应该算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暂时还没有之一,岩井俊二在我心中的地位同上。


我随手一拍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小说封面图

这些小细节,比如说,小说中自杀的是一被强暴就自杀的久野,电影改为了诗织被强暴之后在星野的支配下做了很多不愿意做的事情,最后反复挣扎才做出的自杀的举动,而且自杀前她放风筝那一段剧情更是说明她对生命的热爱与留恋,但下一秒她的自杀却更是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剧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她不是马上就自杀的,而是经过了很多事情百般无奈才选择自杀的,这个人物显得更加丰满和立体,也增加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喜爱,比如我就非常喜欢诗织,对她的死亡非常难过,却又觉得这是对她最好的解脱。可是小说的诗织完全就是一个堕落而自暴自弃的人,很难体现她的挣扎,也没有她和莲见的感情戏,缺少了细腻和打动人的真实。


电影中诗织和久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去天堂追寻自由,一个在泥沼里努力生长

电影中这样的细节改动比比皆是,更显出导演的专业和对艺术的追求,真的很严谨,也因为这样对细节的重视,才打造出了这样一部电影精品。
第二个细节,就是久野,如果说改动诗织的细节,是使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和丰满,让故事发展显得更为合理,改动久野的细节,就是把这个故事提高了一个档次,小说中那个久野自杀的细节,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过于平常,但电影中的久野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与他们对抗,宁肯变得丑陋也要坚守理想和初心,她的倔强和坚强,勇敢与抗争,是这部影片唯一光明的色彩,是黑暗的青春里唯一的光,是泥沼中倔强生长,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她没有圣母心,也没有绿茶婊,她只是坚定地做自己,她的身上是生命的力量,以太的力量和理想的力量,她是光明的,看过电影的人很难不对这个人物心疼。原本以为诗织对莲见说,你放心吧,她会没事的,她很坚强的。以为说的是她并未遭到强奸,结果不是。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是,女孩子即使遭到强奸,那不是你的错,不用认为自己的人生被毁了,你依旧美好和干净,肮脏的是那些强奸犯,而不是受害者。你是一如既往纯洁和美丽的,你的人生不必跌倒到泥潭中,你,依旧会拥有光明的生活。
也就是这层立意,让整部影片的立意顿时拔高了好几个档次。而且小说是星野约的久野,也是星野强奸的久野,小说换成了莲见带久野过来,星野观望,另一批人强奸。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星野喜欢久野,却还是对他的手下下了这样的命令,我更不理解莲见,明明知道这是龙潭虎穴,却还是亲手将自己喜欢的人推入深渊。


电影诗织在死前的放风筝

后面有一个星野和莲见在稻田里痛苦呐喊的画面,一句话都没有,可是还是感觉到人物内心铺天盖地的悲伤和绝望。做了这样的事,星野一定不好受吧。可是看到这么美好的久野,再想到自己这么肮脏,便想摧毁美好,这样一起站在泥潭中,才可以拥有久野。


星野的想法是这样,因为美好而自惭形秽,距离过于遥远,所以不惜摧毁美好,以此拥有。他一定都想好了久野与他同流合污之后,他怎么安慰她,怎么靠近她,怎么和她在一起的剧情了。但是即使这样,他还是感到愧疚和难受(这是小说中莲见的心理,但是小说中对莲见心理的描写,就是电影中星野和莲见心思的结合体。)而莲见,是所谓的懦弱和侥幸心理。
电影还删了很多细节,这样的处理很好。
还有小说中对与莲见一起做坏事的多田,只给予了怜悯态度,电影中却更为复杂,这个人可以在莲见的亲戚给他钱之后夺走莲见的零花钱,也会在别人逼莲见自慰时帮助莲见抵挡压力,还会同情津田诗织,这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
但小说的好处是什么呢?是它补充了很多电影中没有描写的人物心理,使你可以了解这部难懂的电影的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了解到原来莲见内心如此敏感,可是他在电影却这么沉默,因此可以想见人物心中的痛苦。
很多人都说,第一次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电影看不懂,建议看书会好懂一些,但是电影的艺术效果比小说展现得好多了。
电影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真实的刻画,会让你觉得每个人物都不是工具人,而是有血有肉的。
还有电影中的老师,描写得比小说讨喜,看了小说才明白,原来这个老师害怕学生,怪不得星野在她课堂上公然制裁他人她也不敢管,(当时电影看到这一细节还很疑惑),因为她也害怕被学生制裁。这个老师其实是个好老师,但是她的无用更体现出了社会的黑暗,和对青少年教育的忽视和无能为力,折射出了岩井俊二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思考,使这部电影的立意更加深远。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想,这都怪家长和学校没管好,后面我才知道,这不是家长和学校管不管的好的问题,是整个社会有问题,是整个社会都病了,这样的青春是绝望无救的。
但是电影中的老师我还是很喜欢,即使遭受学生霸凌,她还是尽可能地为学生解决问题,也因此爱上了莉莉周的歌,因为她心里也有一座孤岛吧,出来当老师不能得人尊重还要遭受学生欺负,对她而言一定很不好受吧,可是她都默默忍受,尽可能地帮助弱势同学。给莲见买唱片,带莲见去看病,为莲见辅导和谈话,虽然她并不知道莲见经历了什么。
当时她说莲见是因为不认真听课,后面想跟上来却由于底子太薄跟不上来所以自暴自弃的,这是典型的坏学生,但她却没有一丝不耐烦,虽然弹幕一直在刷不是的不是的,他是因为校园霸凌才这样的。老师说莲见是不是有心事才会这样的。但是前面由于沉默而做了很多错事的莲见这次依然选择沉默,如果他说出来会更好,才有可能解决。但是他什么也不说,还是懦弱逃避,真的很让人生气,他不学会去承担责任,反而因为惹人怜爱收获了一大波观众的喜爱,因为他真实。但是我们其实不知道,青少年最大的原罪就是拒绝沟通。因为拒绝沟通才导致了这么多悲剧的发生,但是即使发生了这么多悲剧,他还是没有长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一开始星野由于开学典礼作为新生代表上台发言遭到同学抵制,他和家长老师沟通,也许不会这样。


星野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如果一开始校园霸凌,及时告诉教导主任,也许就会避免悲剧发生。
如果……
但是我想拒绝沟通的少年姿态也许和这些少年的家庭有关,所以本身就埋下了悲剧的影子。
然后,我还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太多了,比如电影看似混乱的叙述逻辑背后隐藏的多条分支和完整故事线,人物的重大转变分析,一些象征物的使用,音乐在其中的暗喻,音乐布景的优秀,朦胧摇晃的拍摄视角,现实网络交织的双线结构,双男主双女主的情节设定,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岩井俊二的片子看似是文艺片青春片,其实是人性片,用青春的外壳包裹人性的丑陋,不像郭敬明那样留于表面和狗血的层次,而是说深刻地在思考和雕琢,所以这部影片经得住任何人的审视。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看看下次重温有什么想多说的吧。)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