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人物——罗兰
罗兰同名人物曾是法兰克王国查理曼时期十二位有“帕拉丁”之称的骑士中的首席圣骑士(好家伙你也是首席),也是第一位拥有“帕拉丁”之称的骑士(Paladin,意为圣骑士)。其名声在欧洲足以媲美亚瑟(主要以亚瑟王传说为背景的fate系列中的从者“罗兰”形象也是取自这位圣骑士)。
罗兰是查理曼大帝的侄子(一说外甥),本来可以凭王室身份无忧无虑地生活一生,过着像米虫一样的生活(好家伙关系户竟是我自己)。但罗兰年轻时就抱有为国建功之心,自幼精修剑术、兵法,最终成为查理曼座下的首席圣骑士。
在历史上跟随着查理曼的圣骑士罗兰以其忠诚而著称,这与战双中跟随在露娜身边的升格者罗兰,又是多么地相似。
关于罗兰的更多细节内容,请参看第二部分杜兰德尔相关。
二.关于武器——杜兰德尔
圣剑杜兰德尔,欧洲三大圣剑之一,圣骑士罗兰的佩剑。

关于其来历有多种说法。受认可最广的说法是上帝的天使长、首席大天使加百列(好家伙你也是首席)赐给罗兰,要求其转交给查理曼大帝,并转告查理曼将杜兰德尔赐给他最英勇的骑士。罗兰照做,而查理曼为他的实诚所感动,于是直接赐给罗兰。
杜兰德尔的故事有很多,我这里挑一个和罗兰本人关系最紧密的来讲。八世纪时,倭玛亚王朝的马尔西留在伊比利亚半岛与查理曼率领的法兰克军队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查理曼一心要借此次战役之机将穆斯林驱逐出欧洲、还原伊比利亚地区的罗曼文化。然而两国间的战争却不断持续,查理曼深陷此泥潭进退维谷。
在此时敌军将领马尔西留开始主张议和,实际上却准备伺机袭击撤退的法兰克军队。在最前线统兵的罗兰看破了其计谋,声称敌人不可轻信,力求战斗到底。但议和的可能性让那些一直以来期盼着从战争中脱身的大臣们动摇(查理曼有亲征的习惯,每次出征往往带一群大臣班底),最终在加尼隆伯爵(有意思的是,此人是罗兰的叔父,查理曼的兄弟)等人的建议下,国王听从了多数人的意见,准备议和。
眼见议和的结局已定,罗兰又推举他认为“富有智慧的迦努劳恩伯爵”担任使者,却不料这份信任反而招致了迦努劳恩伯爵的敌视(因为众所周知担任使者是个危险的任务,罗兰因此被迦努劳恩记恨)。因此后来迦努劳恩被信任罗兰而听取了该人选建议的查理曼委派去敌营时,接受了马尔西留的贿赂,告知了敌人使法兰克王撤军的方法:“罗兰及其密友奥利维耶是主战派的核心,只要除掉这两人,国王一定会因这令他过分哀痛的损失而撤兵。”
于是撤退时,被敌人买通的加尼隆伯爵推举罗兰作为殿后部队,为罗兰本人和国王查理曼所接受。可当军队行进到达隆司佛岭时,一心要除掉罗兰和奥利维耶的马尔西留出动40万人阻击2万人的殿后部队。奥利维耶急切地想要吹号角求援时,罗兰却制止了他,并表示:“护后军是为了使军队平安撤退而存在的。现在敌人已经背弃约定发动袭击,将前军唤回也只会给查理曼王带来危险,不如牺牲我们部队以保全撤退的大军”。于是奥利维耶等十二圣骑士就与敌军奋战至死(罗兰作为圣骑士中的首席,其余十一骑士都听从他的号令)。当查理曼终于听闻风声返回增援时,包括十二骑士的两万人已经全军覆没了。
据传罗兰在最后的抗争中曾表现出他超凡的军事统帅能力,率2万人杀退敌方10万人,但最终仍因缺少支援而在敌方的围攻下失败。罗兰死前因不愿基督教世界的圣剑杜兰德尔落入作为穆斯林的敌人手里,于是用剑劈砍大理石以试图摧毁这把圣剑。但直到山丘上所有的大理石都已被摧毁也不能损剑分毫,罗兰最后无奈像亚瑟王的传奇一样,将圣剑投入湖中。杜兰德尔因此有了“永恒之剑”一称。
罗兰死前所展现的骑士精神历久弥新。他的两件圣器(圣剑杜兰德尔和号角奥利凡特)、他的骏马韦兰迪夫与他本人一直是漫长历史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史诗,也是“骑士”相关的传奇中最使人铭记的一个形象。
我认为,这个以“枪(冷兵器)”为武器的罗兰在达隆司佛岭所展现的忠诚,与战双世界中那个以“枪(热兵器)”为武器的罗兰在聚噬体深渊所展现的忠诚如出一辙。他们的身边始终充斥着来自不同人的背叛,但他们却都永远恪守着忠诚。

三.关于意识——杰克
“开膛手”杰克,真名可能是亚伦·柯斯米斯基,19世纪活跃在英国的杀人犯。(关于这个人大家应该多少都知道,他的具体案件就不展开讲了,比较残忍)
(虽然大家都生活在法治社会,这部分三观应该不需要我强调,但我还是要多说一句)即使“开膛手杰克”常常出现在各类文艺作品中,甚至有时还被塑造为极具魅力的形象,但其本质依然是一个残忍的罪犯。并且即使在罪犯中,他的手法无疑也是最残忍的。
在这种意义上,我想罗兰或许也是类似的。无论他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我们都要正视他作为升格者的种种所作所为。但万幸的是,当今空中花园方面与露娜派系升格者的对立早已不是纯粹的善与恶的对立,只是立场不同(甚至这份“立场不同”也在逐渐消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神威的万圣节限定武器涂装“米斯基之剑”或许就是化用自这个典故。欧洲国家有不少人在万圣节之夜cos装扮作开膛手,因此便有商家制作了这样的周边玩具,因为传说用米斯基之剑杀人就可以逍遥法外。)
戏剧性的一幕是,这个“杰克”意识立绘相当像DC电影中的“小丑”形象——不过这倒是也非常符合罗兰的形象就是了。“小丑”一形象同样也不是纯粹的恶——他与罗兰类似,都是有智谋有决心有手段,因特殊的原因而成为“反派”的角色,这两人也都因他们的这些特质而作为反派收获了不少人气。
罗兰作为“演员”的身份、意料之外的手牌、随性而为的性格等等方面也都与“joker”高度吻合。“杰克”的意识故事——“被吞噬的演员”——回顾后也可以发现与罗兰的间章剧情极为照应。

四.技能相关

罗兰的能量——虚赝值:虚赝是戏剧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具体操作是指用多个单线光焦擦过演员身体轮廓照在光滑平面或镜面上形成虚影。如果应用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一般暗指人物的恶性心理。如果应用在群众身上,则影射人类的劣根性或用来反应黑暗的社会现状以及丑恶的嘴脸。这里的“虚赝”可能是表示罗兰对自己“恶人”的定位,抑或者对末世下人类所展现出的卑劣人性的某种讽刺。

罗兰的必杀技——诡戏高潮:不要想歪,高潮就是指戏剧演出中冲突与悬念集中爆发的那部分()
罗兰的主要输出确实集中在必杀技状态下的信号球,所以称必杀技为“高潮”好像也合理(?)

罗兰的QTE——撼场礼花:礼花道具在戏剧演出中一般用于喜剧闭幕、英雄凯旋、重要的正面人物出场或者机械降神时刻。这里比较大的可能是最后一个,毕竟罗兰可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并且结合礼花道具在“机械降神”中的用法,是否也可以联想到罗兰现在作为“控局者”的特质呢?

罗兰的队长技——怪笑幻师:典故可能出自《瓶中天堂》。该戏剧中有个“怪笑师”人物,始终戴着一副带有笑容的面具,且其笑容往往成一个诡异形态(对,就是像小丑那种)。这个人物常常在主角感到迷茫时出现,向他展示诡异而难以置信的力量,因而被称为“即使在梦中也是最不可思议的人物”。
这里可能内涵罗兰(甚至可能还有“小丑”)那无时无刻不挂在嘴边的戏谑笑容,以及罗兰那“待在脸上太久就无法取下的面具”。


罗兰的2S被动——欺诱妙手:说实话我不太确定这是什么术语。有可能是取自戏剧中“Deceptive hand”这个概念,一般翻译作“欺诈之手”。机械降神、双灯影、多重幕都属于Deceptive hand。大致原理是通过场外道具在短时间内改变演员的各项属性(位置、明度、形体等)。我认为这和罗兰战斗的方式有所吻合。罗兰因为机体破旧,更偏向于使用自身外在实力,因此常常动用一些场外智慧(即“软实力”)。
不过也不排除库洛命名时并没有想着化用“欺诈之手”这个概念()

罗兰的3S被动——夺目礼姿:礼姿,指戏剧的闭幕环节演员的行礼动作,一般和演员饰演的角色、戏剧的基调、舞台的风貌等等因素有关。
一点总结
罗兰的技能命名中处处体现出他作为演员的特质,意识的命名体现正与邪在他身上的诡异对立与兼容。而他本人的名字与武器的名字则作为他最显著属性“忠诚”的体现。
我曾经设想过一个问题,欧洲三大圣剑是法兰克骑士罗兰的杜兰德尔(永恒之剑)、丹麦王子奥吉尔的卡提那(慈悲之剑)和法兰克国君查理曼的咎瓦尤斯(欢愉之剑)。
罗兰不是国君或王子,何德何能与另两位同席呢?
我想答案是,欧洲人民对他的尊敬,绝不仅仅来自于他的“忠诚”,更来自于他作为古老的骑士,所践行的自己心中的正义、所恪守的坚定、面对危难时的视死如归的勇气。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卡提那最初的主人是忏悔者爱德华,这把剑承载的是忏悔与慈悲;咎瓦尤斯是黄金之剑,承载的是富贵与更深层次、更进一步的欢愉;因此杜兰德尔的“忠诚”属性只属于第一级并列——忏悔、忠诚与富贵,而使得杜兰德尔能与另外两把圣剑的第二级属性“慈悲”与“欢愉”相并列的,是“永恒”——不仅是杜兰德尔本身的坚固,也是罗兰在绝境中的坚守。
所以我说,历史上的罗兰在达隆司佛岭,与战双中的罗兰在聚噬体深渊时,是那么相像。
罗兰在聚噬体深渊时一幅无所畏惧的姿态,甚至独自面对露西亚都无力解决的枢蛉后,是因为他真的无惧于死亡了吗?我想不是的,罗兰一直在寻找一个活着的“目的”,那时他还未能获得这个目的,如何会甘心死去?所以,一定是因为罗兰所“坚守”的忠诚为他带来的勇气,使得他得以与那个历史上的骑士一样“永恒”。
罗兰对露娜也只是“忠诚”而已么?我想罗兰的忠诚,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对露娜的愚忠,而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那随性而为的处世方式”。罗兰的所作所为从不拘束于世人的“正义”,但那不是因为他已经彻底堕入邪恶,而是因为他已觉醒自己所独有的、拥抱这个可笑的世界的方式。
所以我想,也许有一个网络热词,恰好能够很适合地概括罗兰,甚至露娜派系的所有升格者——
“混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