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Explore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Noun creation logic of LIYUE

Explore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Noun creation logic of LIYUE

2021年06月04日 16:04--浏览 · --点赞 · --评论
粉丝:33文章:3

If a foreigner gets lost or gets into trouble in China, he should not panic too much. Just find any student-looking person and ask if they can help you——yes,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China have learned English, the only difference is how well they learn it.

Unfortunately, I am not one of the good ones, so I will write in Chinese continue and look forward to your advice from グーグルせんせい(translation software is really a great invention).我会尽量不使用成语、俗语,调整语序以保证它便于机翻。请尽量保证你有足够的屏幕对照翻译、原文、本文。


那个帖子本身是为了记录一下已经收集到资料,顺便给潜在的感兴趣的朋友看看……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了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信息,我也乐于做下去。不论国籍。

可是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阅读古汉语不算友好。所以我在这里再顺便加上补充与翻译吧。

如果你没有看过前文,请点击这里哦

开贴原因

我觉得大概还是不会有很多人来看,姑且当做为一个人写的吧。

我是一个理科生[1],考入大学[2]以后,我没法再像在家里那样随便找到想要的资料了。加之我也有不少竞赛项目要做,自己还在准备一个自娱自乐的多媒体项目的小说文稿,所以很久没有玩过包括原神在内的任何游戏了。如果你有想了解的别的事情,可以直接问我。考虑到哔哩哔哩(bilibili)的答题机制会阻拦许多非汉语母语者的注册,所以你可以私信我的推特@FinlessSakana.  只能读懂中文、英文、日文所以向其他语种使用者抱歉。

首先回答我是怎么学习的这方面知识的……恩……平常比较爱看书,那篇专栏主要是依托我自己的平时积累和自己购买的一些书籍写成的。从行文结构也可以看出来是想到哪写到哪,并没有逻辑。按照我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话,我觉得对于外国人,学习成本太高了——如果并非想了解更多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简单的弄清名字来源的方法是找mihoyo的工作人员当面问清楚,这比问其他任何人都要准确;但是如果你想,你可以通过我在文末书写的顺序,速成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一个外国人很难模仿我的学习方式。我阅读了超过50本中国经典(China classics, It is similar to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Chuang Tzu/Lao Tzu, which is 80% of Chinese don't read anything)、诗词集(Collection of Tang poems/ Song jambic verse/Yuan drama)、历史;约两三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具体多少我也没有数过……)。

因为仅仅是一个业余的大学生,所以如果有错误,也请指出。这一点也无论国籍。

题外话说完了,接下来我们来说璃月。

[1] 直到2020年高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准入考试)为止,中国的义务教育仍分为文科和理科,这是继承于苏联的传统。

[2] 和大多数理科生一样,我在一所理工类大学上学。不过这所大学有许多个校区,目前我就读的校区图书馆藏书太少了,学校优先满足理工类的藏书而非人文类的书籍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没法随意查找比较冷门或者古老的文学书籍。这个情况会随着我升年级搬迁校区而消失,我9月将要去的另一个校区的图书馆蛮大的,放心:)

illustrator:void新神殿下

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不知道中国近代字体简化的历史。这一举措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争议。在中国大陆,汉字分为正体字(繁中)和简体字,后者是应用的主流【而台湾使用台湾繁体、香港使用香港繁体、澳门使用澳门繁体……当然,这几个繁体之间99%都是一样的。使用不同的字体意味着国家分裂吗?也不见得。这要从汉字起源说起。举例子:为(简体)為(台繁)爲(港澳繁),这三个字都念wéi/wèi,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但是“爲”来源于先秦(朝代名)时代金文(字体名)和小篆(字体名)的演变体,而台湾的“為”来源于汉朝(朝代名)之后隶书和楷书的演变。】1956年,国务院通过了简化汉字的决定。当时新生的中国迫切的需要让绝大多数的人认得字。而繁体字/正体字实在是太难写了(请看上面的“为”字)。汉字简化在1981年基本完成。按现在的眼光审视,汉字简化方案并不一定完全合理,但是它的的确确有必要。

1.璃月[LIYUE]。谐音礼乐[lǐ yuè]。夏商是夏朝和商朝的简称,是古代朝代名。

“礼”是简化于汉字“豊”,现在的意思是礼仪、礼节,而古代的意思是指祭祀时放在容器中的两个玉器。礼乐一词对中国人有重要含义,“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隆兴上下之神[1]。”||“礼节和音乐顺应宇宙的本质,通达神明的美德,兴盛历史前后的神髓。”


3.嘉义[jiā yì],忆家[yì jiā]


4.芷若。白芷和杜若。都是香草的名字。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芷,白芷;若,杜若。” 

《列子·周穆王》:“粉白黛黑,珮玉环,杂芷若以满之。”||“涂抹脸颊的脂粉是白色的,画眉毛的颜料是黑色的,戴着玉环,用香草来让她(她指前文的宫女,笔者注)感到满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 ||这里正确的版本应该写作“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芜,诸柘巴苴。”[2]意思是“它的东边有香草花园,(这里有16种香草名)。这是一种叫做“列锦”的古汉语修辞手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你可以联想斯卡保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

宋朝贺铸 《南乡子》词:“无限鲜飆吹芷若,汀洲。生羡鸳鸯得自由。”||“没有边际的清新的风吹向香草(这里是用了一种叫“比兴”的古汉语修辞手法,现在…也不常用了),水中小洲。羡慕鸳鸯(一种水鸟,是古诗中爱情的象征之一)拥有自由。”

在海灯节任务中,芷若居然也是古华派的弟子,可能是向出自武侠小说的周芷若致敬吧。武侠小说和骑士小说一样已经是时代的眼泪了。这个留到后文继续说。


6.琳琅。有三个意思。玉石、美好的事物、像玉碰撞一样清脆好听的声音。

不想放文言文了。好累。如果你单单只是想知道起源,那么应该是来自2000年前的《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鏘鸣兮琳琅。[3]”||意思是“按着长剑啊!玉做的剑首;玉石悬吊着相碰撞、玉石相磕碰的响声啊!清脆悦耳。(这种半句一叹的格式,现在也不常用了。当然,有许多中学生喜欢自己写诗写着玩,会对其进行拙劣的模仿,而且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楚辞完成后6年,耶稣才刚刚出生 XD,所以它真的是很古老的词语。

因为古玩店里面有许多精巧的小玩意,所以叫店主琳琅(美好的事物)。


7.锦瑟(The Inlaid Harp)。《锦瑟》是我最喜欢的唐诗之一,它的作者是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应当给出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翻译,否则谷歌翻译将会非常好笑。但是这首诗的翻译,连学术界也没有给出统一意见。这并非是因为文字失传,而是由于汉语与唐诗所具有的特性。

这首诗至少有五种不同的主流的解读方式。即使是试图翻译成现代汉语,也难以下手。如果你并不会中文,也许接下来的内容对你和机翻来说都有点难,你可以不强求理解。跳过下面的一段话。

首先要知道瑟这种乐器只有25弦(后也有16弦的)。50弦的瑟,有两个主流的解读:50弦的古瑟、25弦的断瑟。两个意象的感情基调截然不同。“无端”一词让人无法判断作者的感情:是埋怨、是哀怨、是疑问、是怀伤、是惊叹时光流逝之速,不能确定感情,就无法解读。而“华年”必然是指代好日子。那么到底是怀人的“共度之日”、是悼念的“已逝之日”、是自伤的“年少之日”都不得而知……更别提还有天才的钱锺书先生提出的诗序说,符合“适、怨、清、和”的咏瑟说。读《锦瑟》不能局限于翻译每一个字词。李商隐试图表现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不像其他诗人一样要直抒某种明晰的的感情,读者也容易理解。李商隐的感受只能朦胧地表现,靠读者领悟,因此表现的语言也常常是虚化的。往往显得不知所云,缺乏明确的指涉对象。

“义山(李商隐的字,笔者注)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易抹煞。”——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以下是白话翻译,仅供参考。

有华丽装饰的瑟无由来的是五十根弦,每一根弦和每一根柱都在回忆过去华丽的年岁。

庄周在白日梦中让自己迷失在蝴蝶的身体里;望帝的理想,化身在杜鹃的叫声中。

午夜的沧海,月亮明亮,鲛人泣泪成珠;在蓝田地方的白日,玉石在烟出现中。

这些事情回忆起来很动人,当时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


以下我对锦瑟的翻译。

面前的这把瑟为什么是五十弦的古制瑟呢,它是否经历了上千年的时光?如果她也有思想,她的每一根弦,每一根柱,是否都在回忆这千百年来锦绣的岁月?人通过变化自己的外形,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寄托延续千百年。珍珠、玉石……美好的事物在漫长的时光里不断产生。带着这些感情在漫长的时光过后,翻阅自己回忆的时候,一定会很动人吧?我现在想象将来回忆起此时此刻的样子,已经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了。


8.弘毅

仅仅给出翻译吧。《论语》的翻译不少中国人也不知道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抱负的人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能忍受苦难,(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9.小千

老千是粤语中骗子的意思。


10.独孤朔&22.钟离

在这之前要说明“姓氏”。中国人的姓氏(family name)是在前面的。后面的才是名(name)。

okey,上面只是现代汉语(姓氏=family name)。可是在古代,姓氏是两个东西。我不知到它们的英文如何翻译,那么就音译吧。

上古时期,中国人不都有姓(Xing),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它左边是女(women),右边是生(birth)。氏(Shi)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为了避免近亲结婚,女子要表明自己的血脉。显然,传说中东方朔的姓氏是Shi而不是Xing,因为他姓张。在上古中国,男人的全名并不能以“姓”开头,而是要以官职、爵位、封地、籍贯、住地、职业等等开头,这些属性中的一部分就形成了“氏”。像周公旦、秦王政(就是嬴政)才是正确的说法。

接下来是一种叫做“复姓(two-character surname)”的东西。

中国汉族的姓绝大多数是一个字。但是也有两个字的。出名的有欧阳、上官、司马、东方、公孙、诸葛(它们往往是因为历史人物出名)。有一个非常稀有的姓氏:钟离——对,钟离是复姓,不过按照汉字简化规范写作钟离的不当姓氏、因为用作人名时写作锺离,所以原神中的钟离仅仅是钟和离罢了……。锺离一族还有不到千人,但是总之就是很好听对不对。

现代中国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的姓氏也算是姓氏,所以姓氏可以很长。而维吾尔人的名字自有一套规律:由本名加父名而成,没有姓氏这一说,不能用汉族的姓氏来套用维吾尔族;除了本名和父名外,也常附加一些称谓以表示其地位、职位。由于人群中名字常常出现重复,所以在正规场合和文书中,就要加上父名,甚至祖父名、曾祖父名以及出生地名来作区分。这些民族的人都毫无疑问是中国人。

刚才说到武侠。

要扯开来讲又是几千字,我懒了。长话短说:武侠小说在港台50年代、大陆70-80年代影响颇深。


12.七七

人一开始出生的时候,以七日为腊(La),一腊而一魄成,于是人出生四十九日是七魄全。

人要死时,七魄(形体)先散,然后三魂(阳气)再离。人死后,魂归于天,精神与魄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earth)。魂是阳神,魄是阴神。

而人死则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四十九日为七个七天,从逝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这就是七七),共计四十九天,也就形成了“烧七”的习俗。


14.什么是白学?我觉得玩原神/genshin的人多少会看一些日本的动画,所以没有解释。但是这其实是一个中国网络语言。

中国四大名著中有一本《红楼梦》,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而galgame:WHITE ALBUM/ホワイトアルバム(中国称《白色相簿》)因为其打动人心的能力也招致一大堆分析剧情的青年,与红学家对应,这些人被恶搞称作白学家,研究的学问叫白学。因为剧情中王板子“明明是我先来的”而被称作白学三人组。


15.霖铃

什么是词牌名(Epigraph of name)?词牌名有一千多种,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对于不懂中文的人来说,你可以把它当做汉字排列的格式……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如果你填词时满足特定的规律,就是按照词牌名在填词。以下展示三首词牌名是雨霖铃的词的前半部分。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槐阴添绿。雨余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

3.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发现了吗?即使字数不完全相同,只要能用同样的语调唱出来都行的。注意,这些词用现代汉语朗读可能显得拗口,要用中古汉语朗读。关于中古汉语,b站有教程。


16.阿伟

是网络语言。阿a伟wei死si了le是出自“啊a我wo死si了le”的拼音首字母。用于感叹可爱的/好的东西,这个说法的早期版本是“萌我一脸血”“医疗兵!”“血槽已空”。


awsl。



17.金钟罩铁布衫

想象中的中国功夫之一。根据描述,我只能称其为都市传说:练成后可以刀枪不入。

用于修辞千岩军守备牢固倒是可以。


18.平海是带你上那艘船的船夫


19.楚仪

《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意思是“蜉蝣在空中飞舞,漂亮的外衣干净整洁。”

蜉蝣(mayfly)是一种昆虫。幼虫在水中生活,成虫前要在水里活1至三年,成虫不取食,成虫后的寿命很短,仅一天而已。



[1]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3155.aspx这一段是古中文,本文中现代中文的翻译由我提供,有错漏请原谅并指出。以下同。

[2]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id=c3b8df864b8f944cc2e6d9654f58db17&type=poem子虚赋,也是古代中文。

[3]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a18a1d071633.aspx


天哪,我在一个下午写了6200字。我写论文都没这么快。

现在还要继续写下去。

速成传统文化,速成是相对于阅读一两百本书而言的。

中国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哲学。比起在交谈中突然引用一句名言,将哲人的思想对比、评判,消化、吸收才是继承一个文化的正确方式。查找名言的出处和背诵古代的经典,计算机比人类更擅长。中国古代的哲学其实蛮简单(容易领悟)。

  • 释迦牟尼——苦难

  • 孔子——人伦,礼乐。

  • 老子、庄子——自由,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

  • 姬昌——变有理、交为吉、中为极、时为几。

按照这种类别可以列出大纲,快速囫囵整个中国古代的思维。然后是欣赏传统文化瑰宝诸如唐诗宋词之类的什么玩意。最后是对比中西思维,古今思想,继承发展。但是现在已经很晚了,反正也没人看,还是就此搁笔吧。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