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妖怪收集大师》前言——暨我的写作史

《妖怪收集大师》前言——暨我的写作史

2020年01月29日 00:12--浏览 · --点赞 · --评论
粉丝:4864文章:173

最近心血来潮,打算在这部小说之前说一说我写小说的历程,如果有同样喜欢写小说的同学看到,或许也能够从我的经历之中有所感慨。

我不算一个很典型的因为文学名著或者网络文学而爱上写作的人。

我小的时候,家中并没有太多的书籍。父母并非文化人,因此从小我接触最多的,除去那一套十几本的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其实是作文书。那一套名著我至今还记得,《爱的教育》《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作文书都取着个千篇一律的标题,叫做“高分作文”,或者“满分作文”。

这样的作文书,我爸是随便我买的。大人印象里,经典名著和地摊小说没什么区别,都属于“闲书”,但满分作文不一样,看了可以提升语文成绩。所以那样子的作文书,我看了不下百本。印象里它们大多满是套路,却也不乏动情之处,成了我最初的写作启蒙。

我从小学就开始写作了。第一个故事是改编三国演义,用了一个厚厚的大本子,丑陋的字迹爬满了大半本,每章还模仿那些章回体的标题起名字,可惜后来在搬家的时候遗失了。

那个故事,按照那个本子的容量计算,大概写了两万多字。没写完,记不清楚没写完的原因,不过联想到我后来五六个没写完的故事,大概原因就在我这个人本身吧。

上了初中好像没怎么写,也不记得为什么。孩提时期好玩的东西太多了,不继续写很正常,因为那个时候很难从写作这件事中获取更深层次的快乐。

继续写下去竟然是在高三。我的高中是省里最好的学校,管理上做得特别好,紧弛有度,直到现在我还感谢当年的校领导和老师们。粗略记得应该是七点半早读,正常午休,晚自习到九点。当时我的作息是六点不到起床,中午睡半个小时,晚上学到十二点。当时有一所心仪的大学,但是实力相差不少,所以很努力,尽管最后高考考砸了,连我原本能上的大学也没上到。这都是题外话了。

人在压力极大的时候,一定会偷偷寻找自我解压的方式。我的方式就是写小说构思。整个高三,我每天几乎都会有几十分钟在几个专门的本子上写小说构思,写到动情处竟然还泪流满面。我没有夸张,真的哭了,怕被爸妈知道还不擤鼻涕……

那个构思,在我高考后就立马写,写到大概五万多字就没有继续写了。当时不像现在这样珍惜自己的文字,没有发到网上,甚至没有保留副本,我的第二本未完成的小说就这样随着一次重装系统永远地消逝了。

第三本小说,算是对第二本小说的重写,应该是刚上大学的时候,名字是《星云楚天》,那段时间看了不少网络小说(印象中是《斗破苍穹》《斗罗大陆》《史上第一混乱》《诛仙》《盘龙》《星辰变》《神墓》这七本,还有一本什么特工,忘了),因此就想写一个都市里超能力的故事。

故事发到了网上,是我第一次在网上连载,也是第一次见识到连载写作这件事的残酷。为了故事构思殚精竭虑,每天花上两三个小时写出一章(那个时候打字慢,写作也慢),发到网上后阅读量寥寥无几。写过东西的人都知道,写出来的东西没人读是很难受的,我那次算是深受打击,大概也是在五万多字就没再写了。

《星云楚天》片段

和这部作品算作一起的还有我后来的一次卷土重来。也不知道是大几,把上一篇《星云楚天》的构思做了大幅度修改,写一个结合神话、历史和科技的故事,定名为《复活》,首先发出去的是系列第一部:《复活之伊藤罗》。

《复活之伊藤罗》前言

其实每一次写作,再翻看前面的作品,总会觉得以前自己的文字有些可笑。《星云楚天》之后,我偶尔会写些很短的小说过过瘾,再也不敢投入大量时间。我看了大量电影,目前豆瓣标记了648部,有两百多部是那个时候看的。从电影了解到编剧,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是相通的,我也不再将自己限制在写长篇小说了。

某篇节选。讽刺手法还不成熟

直到《复活》这一次(大概是2015年),我零零总总也写了不下五十万字了,我的文字也从当初的不堪入目,慢慢变得稍微可以入眼。所以喜欢写作的人,如果真的喜欢写作,一定要多写,你会见识到自己的成长——毕竟喜欢写作从来不是什么好事,你获得了片刻的精神愉悦,却失去了大把的时间。

接着说。15年这次再写,能明显感觉到无论是故事构思还是语言上,自己都有一定的进步,但最后还是没坚持下去。仍然是五万字那个坎。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五万字似乎就是衡量写作与寂寞的天平,过了五万字还没有人看你的小说,你终究还是会败给寂寞。

这次再停笔,在之后就没写过这一类只有整体框架,内容却有些注水的小说了。那段时间看了很多书,编剧理论,科学历史,心理学,诗歌,后现代……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甚至在大三考研的时候完成了一篇《沙与沫》入围豆瓣征文决赛,同时每天中午花一个多小时,坚持几十天看完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大部头。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125099/

成功考上研后,我和写作似乎越来越远了。研一上学期,我在B站上传自己平时会看的一些纪录片等,从此与B站结缘。等到了研究生,人也过了20岁,慢慢竟然也不再动笔了。了解一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经济学里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成本收益,虽然很无情,但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很不巧,我硕士就是学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是一个极为有用的思维模式,但却时刻在阻碍我继续写作。结果如你们所见,去他的成本收益分析,我爱写作,高成本零收益,我乐意。(其实算上效用的话……算了,效用太扯)

所以我回来了。

研一我写了《神话扯个淡》系列,当然,老毛病,没写完。写了这么多年,我对待自己的作品越来越认真,小说里要用到妖魔鬼怪,就去了解世界各地神话,所以写了这么个系列。最新在写的,就是这本《妖怪收集大师》了。这部小说,完全不像部小说,算是我这么些年笔力积累与儿时梦想的一个印证。

就好像高二那年,我在学校发的理想册里写道:“我要成为睥睨辰东土豆等的白金大佬”。

那个时候的自己,多么无知而无知啊。

在这本《妖怪收集大师》之前的一本长篇《新世纪》,成功破了五万字魔咒,停笔原因不是写不下去,而是觉得自己经历不足。

搬到了B站

《新世纪》是我综合了各类神话传说、历史奇闻、观影积累等,预备创作的超长篇小说,题材是结合本土神话与世界历史的超级英雄故事,构思连续写了十几个小时,看到世界雏形慢慢出来,激动地感觉要心脏病……

构思字数
时间线字数
英雄介绍字数

结局显而易见,经历不足,构思再精彩,写不出味道来。

但这次不是打击了。二十多岁的我,马上就要步入社会,深刻明白靠写作吃饭基本不可能了,反而没有那种孤注一掷的悲壮。可以完全将写作和利益分开,就意味着完全自由,我可以随意更新,可以随意地写。被更多人看到自然欣喜,无人问津也不会太难过。好在学校还不错,找工作的时候优先找国企,也可以保证可以余下一点点写作的时间。

《新世纪》不会放弃,但要写好,至少还需要十年的积累。

目前在写的《妖怪收集大师》,是我构思的世界体系的一环。打算借着这篇文章,把我余生的作品体系铺出来,路还很长,想写的时候写一点,不想写的时候看看风景,真的挺好。

按照时间线排布:

1.《旧日神冥》

克苏鲁体系小说集,不完全采用克苏鲁的设定,但是精神内核保持一致(恐惧来源于未知);

2.平行世界

《新世纪》不一样的超级英雄故事;

《碧渊龙羽》武侠,构思也两万字了,笔力不足,暂时写不了;

《妖怪收集大师》在写,会串在《新世纪》上;

《青铜之歌》中短篇系列,取“现实”与“梦幻”两个主题;

3.《明日世界》

科幻中短篇系列。已有构思数篇,没来得及写,也需要多看些书作沉淀;

4.《南山纪》

紧接明日世界,是末日情境下的种田文。不知道种田这个词用的对不对,大概就是从头开始发展文明的意思。平时喜欢的手游大多是策略、养成、建筑类,想结合经济、社会、历史等知识认真写一个此类的长篇。又是一番积累了。

想的挺美,然而世事难料。很可能突发点事故(比如工作繁忙,比如生活所迫),就一个也写不了了。但人总得有点相伴一生的东西,我选择了写作,仅此而已。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