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平举双手站成排,R1用完R2来

平举双手站成排,R1用完R2来

2020年07月10日 14:36--浏览 · --点赞 · --评论
粉丝:4983文章:19

前情提要>>

文章加载失败

说在前面的是,以下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自己也是偏向使用后对于成品的听感判断的声库质量,以及使用时候的手感判断的编辑器质量。面向的是刚会用V或SynthV的人。

此外上篇专栏已提到的差别将不会在本文复述。

对比对象

编辑器:Synthsizer V Editor(简称SynthV R1)、Synthsizer V Studio Basic(会提到Pro版本,简称SynthR2Vocaloid 4(简称V4,会提到Vocaloid 5,简称V5

参考工程:海伊《山遥路远》及言和《无名画家与旷世之作

视频加载失败

R2海伊《山遥路远》还在绝赞制作中,无名画家请听完后全曲背诵。

《山遥路远》SynthV R1版本工程(就简单调了这一句)

*上图中底栏参数为音高偏响度),顶栏参数为张力(气声)

《山遥路远》SynthV R2版本工程

**上图参数为音高偏差(张力)

《无名画家与旷世之作》V4工程

***上图参数为PIT(DYN)

SynthV R2 Basic与Pro的差别(那个是「替换音素功能」)

****摘自平行四界商品介绍。

上手初体验

UI设计

相比Synth R1,Synth R2的总体观感会更加全面和便利,设计上更加扁平化。其中添加的分轨、变细的音高线以及侧边栏十分亮眼。

但Synth R2偏暗色的设计有时会使得有些辅助线难以辨认。同时据悉,目前无论是Basic还是Pro编辑器均不能更改界面,并且Synth R2的设计风格(尤其在分轨-卷帘窗、音高线渲染、暗色界面等)很难不让人想到V5的界面设计。

但是需要注意,目前Synth R2可见的活动窗口都不支持变换窗口大小。

V4:?

工程导入

不同编辑器之间工程的互换总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V4文件后缀名为.vsqx,V5文件后缀名为.vpr,SynthV R1版本文件后缀名为.s5p,SynthV R2版本文件后缀名为.svp。

其中,各自低版本的文件均可导入高版本编辑器中,Vocaloid文件均可导入SynV编辑器中,反之不可。其中在导入Vocaloid工程时,SynthV R1版本有导入提示,Synth R2没有

SynthV R1的VSQX导入提示

导入后,选定歌手时Synth R1有加载框,而Synth R2没有,甚至会假死

调教体验

音符操作

SynthV R2音符及音符属性

*窗口并未完全展示

  1. 音符显示上,SynthV R2在音符及其上分别提供拼音和发音符号的修改框,并实时渲染出此时这个音符对应的波形与音素分割(可选关闭),音符注释疑似被取消,而拼音与发音符号先后更改后的优先程度似乎出现一定问题;

  2. 发音符号上,SynthV R1与R2使用同一套发音符号系统,但SynthV R2加入了呼吸(「br1」至「br9」,除海伊声库发音有效);

  3. 音符内容输入上,SynthV R2音符内拼音区可输入「.」开头的发音符号(但不会自动转化为「//」),据推测是为了兼容.s5p文件。同时相比R1,SynthV R2不再支持Ctrl P单向转化发音符号,但支持「重置音素」(即将音素按照拼音内容还原)的操作;

  4. 颤音上,SynthV R1与R2的颤音控制参数完全一致,相对V4会更加灵活与易用;

  5. 音素控制上,SynthV R1使用音符属性中「音符时间」控制类似V4中VEL的参数(指控制音素长度),而SynthV R2改为控制音符属性中各「音素」所占的百分比;

  6. 与Vocaloid音符操作差别上,SynthV R2可以完全类比R1内容,不再赘述。目前本人仍然持有「拆音体验上,Vocaloid占优」的论断;

参数使用

SynthV R2的参数完全同于R1,共有7个


SynthV R2参数选择与工具栏
SynthV R2提供控制点的三个连接方式


  1. 参数交换上,SynthV R2将交换按钮外置于工具栏(即DISP左边的双向按钮),同时取消Alt X快捷键,并无其他替换快捷键与添加功能;

  2. 参数框上,SynthV R2仍然支持多参数框,但更新的UI对于多参数框来说使得操作空间过度拥挤(可收起「编曲」框以增大「钢琴卷帘」面积),但目前依然不建议使用超过一个参数框。此外,SynthV R2取消了R1带有的参数框对齐线功能;

  3. 参数绘制上,SynthV R2增加了控制点以简化参数记录,并提供三个连接方式(经过测试本人将其命名为「区域直线连接」「区域曲线连接」与「贝塞尔曲线控制」),更改连接方式会使曲线更加圆滑或尖锐,但对所控制的区域三种连接方式差别不大;而相比SynthV R1,SynthV R2的参数线与音高线均变为细线(0.25 pt);

  4. 参数精度上,SynthV R2在工具栏添加了「×2」和「×4」的按钮,可以控制所有的参数精度,取消了R1在响度和音高偏差单独的控制方式;

  5. 音高线上,SynthV R2提供了两条音高线,其中蓝线为实际渲染的音高线,白线为理想音高线,可在直接编辑音高模式下直接绘制音高;而V4提供音高渲染功能,其中红线为实际渲染的音高线,蓝线为自带颤音的控制线,V5在每一次操作后进行强制渲染;

SynthV R2的音高线
V4的音高线

分轨操作

SynthV R2的分轨

*Pro版没有分轨数限制,但Basic版至多仅可使用三轨。

V4的分轨
FL Studio的一个使用场景
SynthV R2的音符组库
  1. 音符区块上,V4提供「序列」功能将所有音符集合或分离,并各自指定使用歌手,而SynthV提供「音符组」实现相同功能。但V4经过复制的「序列」各自独立,但SynthV在多处出现的「音符组」的表达完全相同,这一点类似FL Studio的「Pattern」功能,但「音符组」无法实现FL Studio的「Unique as a single pattern」(以单独Pattern独立)功能;

  2. 音符区块的控制上,V4提供「分割选定序列」、「合并选定序列」等功能,FL Studio提供割刀分离「Pattern」的不同部分,但SynthV R2并没有提供任何宏观编辑的功能;

  3. 「音符组库」管理上,V4并没有任何管理窗口,SynthV提供了「音符组库」功能进行管理,类似FL Studio在分轨窗口左端的管理位置,但管理方式仅有「删除实例」;

  4. 分轨控制上,SynthV允许音符不存在于任何「音符组」而单独于轨道之上,所以分轨支持选定歌手,同时分轨支持插入伴奏,操作上十分类似于V5;

其他体验

  1. SynthV R2 Pro提供了任务插件接口,有机会会进行与V4的对比测评;

  2. SynthV R2相对SynthV R1删减了非常多快捷键,并且界面交互中提供解释的按钮很少,导致相对难上手一点;

  3. SynthV R2提供控制横向、纵向及横向缩放的滚轮滚动方式,使得直接横向滚动窗口成为可能;

  4. SynthV R2暂时取消了SynthV R1的声门效果;

  5. SynthV R2导出的人声相对R1小声很多,但底噪相对较弱;

说在最后

首先非常感谢@血焰玖蝶 借用的海伊激活码,也非常感谢水母合调组帮忙勘误与校对ww

本文仅针对我的使用习惯与发现内容进行分享,所指出的内容仅为个人观点。

也欢迎各位进行友善的交谈与指出错误与不足!也请尽量不要谈论超出编辑器与调教技术之外的内容!

 

这个是头图↓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