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华丽外袍下的贫乏与平庸——名作【钢之炼金术师FA】之浅评与致敬

华丽外袍下的贫乏与平庸——名作【钢之炼金术师FA】之浅评与致敬

2019年10月02日 08:00--浏览 · --点赞 · --评论涉及剧透内容
粉丝:3381文章:311

和同类少年热血作品相比,钢之炼金术师FA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这部作品放弃了《龙珠》以来逐渐固化的少年漫套路——能力修炼、同龄宿敌、天赋血统以及层出不穷的阶段Boss,而选择了一条颇为复古的道路——在主角追寻救赎的个人线索外,另开辟了以军事纷争与国家阴谋为主题的剧情主线。

这种手法颇有浪漫主义通俗文学之风:爱德华凭借国家炼金术师身份加入军队、卷入对抗人造人阴谋之经历,与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少年达达尼昂加入路易十四的火枪队,挫败红衣主教阴谋的情节颇为神似。达达尼昂从未修炼过超能力剑术,从未遇到使其实力大增的导师,更没有天生的血统加,整部作品没有眼花缭乱的能力套路,而是靠刻画英法两国间的尔虞我诈与精彩丰富的人物形象独树一帜。冲淡能力修炼而侧重剧情,这也正是钢炼FA的突出特点。为此FA与同类作品相比,其特殊性与其说是源于其创新,不如说是出于其更加古老。

但能否认为钢炼FA是一部反少年王道而行的成人剧情作品?

恰恰相反,我认为钢炼FA本质仍是一部披着华丽剧情外袍的传统少年动画,其对少年王道缺陷恰到好处的继承与情节设计上失当一道限制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了一部制作精良,但也因过于直白而缺乏余韵的匠气之作。无论是从人物塑造、道德说教还是结局设计,都可以看到其辉煌商业成功的阴影下却也存在着难以忽视的贫乏与平庸之处。


1 脸谱化的人物群像

FA的人物塑造以少年漫画的标准而言颇为成功,角色各具特色,分工明确。但同时,也继承了这一类型作品的共同缺点:人物挖掘深度不足,脸谱化严重,个性高度趋同,人物利用率低。

这源于在总体架构上,钢之炼金术师采用了一种“正邪大战”式的人物塑造套路。全剧总共只有三种人物,主角阵营的好人,敌对阵营的坏人,以及洗心革面后的坏人。随着剧情的进展,所有好人被迫抱团和恶势力决战,导致每种模板中的人物价值观高度同质:马鲁克医生变成了和爱德华一样的热血战士,军方背景的合成兽大叔能和爱德华迅速达成共识,背负血海深仇的斯卡和军队众人合作而毫无芥蒂。进展到收官阶段,各个角色间因经历、个性、立场、内心弱点而存在的冲突与差异通通被抹消,转变成了好莱坞合家欢结局一般亲密无间的合作。这种情况虽然和谐,但也因违背正常人性而略显虚假俗套。就连唯一有独特个性、追求独立自我的人造人葛利德最终也被主角团的价值观同化,成为了一个模板化的热血友情青年,实在可惜。

除了主角团队外,反派角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众反派绝大多数都是功能性的角色,个性刻画接近于零。他们的作用单纯为给主角施压、推动情节进展,但人物塑造本身平面而粗线条,缺乏深度审美价值。当然,这也因为他们的设定就是符号化工具,是最终Boss执行任务的手和脚,其存在不浪费多余的笔墨,只为服务于明快简洁的正邪大战主题。

反派中的例外是大总统,一个塑造极强的存在主义硬汉,彰显了一种即使面对无意义人生也要奋战到底的战斗精神,邪恶残虐却又可怖可敬,“大总统反攻中央”更是奉献了全剧最出彩、最扣人心弦的战斗。但如果说这个人物有何不足,就是他的光辉完全盖过了最终反派——瓶中小人。瓶中小人和它手下的多数人造人一样,是一个徒具工具性而几乎没有任何塑造深度的反派,作用就是被主角打倒,其本身毫无魅力,极度无聊,将其换成地震、海啸、飞天鲨鱼、千年虫之类的灾害也不会影响剧情。但大总统这个次级Boss的出彩,反而进一步衬托了瓶中小人的苍白无趣,后者进一步反映了FA人物塑造的共同特点——推进剧情有余,审美功能不足。

但能否认为这就是FA人物创作上的失败?

并非如此。相反,这可能恰恰是这部作品商业上成功的原因,因为这种直白、粗线条但特色鲜明、简洁易懂的人设能更符合少年人的审美观,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钢炼FA本质是一部少年王道作品:这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塑造风格,更体现在笼罩全剧的道德教条上。


2 完人主义的道德教条

少年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有道德约束与政治正确,但在我见过的优秀作品中,FA或许是受其影响最严重的一部,而且这些影响更多是负面的。我们会看到,与浪漫主义解放真实人性的风格相反,全剧在后期开始出现一种正确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极高道德标准,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情节中:

一是爱德华怒斥马斯坦为友复仇。

当马斯坦上校找到杀害挚友的仇敌时,愤怒地爆发出烈焰连击。在要把对手灭杀的关键时刻,爱德华和鹰眼中尉到场,怒斥马斯坦为复仇滥用暴力,行径丑恶。

这可能该剧中第一个登场的奇葩剧情,爱德华的道德观从根本上无视了复仇的正义性与其社会价值,否认了正当的愤怒是正义之源,从此处开始,剧情质量逐渐下降。

但复仇真是纯粹丑恶的么?

恰恰相反,仇恨可能是最朴素的正义感,为友报仇更是诸多文化中义勇之举。这也是为什么伍子胥的倒行逆施能被司马迁评价为“舍小义,雪大耻”,高渐离为荆轲复仇被视为义士。极刑存在的原因之一,也是能慰藉受害者家属的愤怒。脱离人民,忽视朴素人性的道德法律也必然是歪理恶法,无法长存。

更何况之所以很多时候放弃复仇,是因为终止冤冤相报能实现和平,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在诛杀人造人这件事上,放弃复仇能创造价值么?

显然没有,相反一时手软还可能让人造人继续杀人,为祸更烈,此时不杀迟早要杀,终止仇恨连锁最好方法还真是把对方一举消灭。

但实际上,作者很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只是为了满足一条少年作品戒律——重要正面角色不能杀人(只能让反派自杀,或偷袭主角不成而摔入悬崖或熔岩中)。

所以接下来的情节中人造人安维自杀了,因为他不能死于爱德华之手,更不能再重复一次越狱桥段,只得以这种极度牵强的方式退场。因骄傲不堪受辱自杀也就算了,嫉妒到极点会自杀符合常识么?这个尴尬的桥段不仅是因为作者安排失当,更是强行不让主角杀生的结果。

而另外一个雷人情节也是如此——爱德华穿越到人造人普莱德内部,将其炼成婴儿,再瞬间恢复自己的身体。这一技术的复杂程度乍看之下甚至超过人体炼成,爱德华原本不可能有能力甚至余裕施展,但因为即使危急关头主角也不能斩杀敌人,沦为“刽子手”,只好续之以“天才在危急关头觉醒神奇技术”这种奇怪的桥段。

第二个桥段在我看来更加离谱,是爱德华对弟弟的炼成

这个情节可以概括为“弟死事小,失石事大”。在结局前夕,弟弟为拯救哥哥而“死”,能否再度生还都未可知,爱德华居然还在纠结“如何不用贤者之石就能救回弟弟”。此处,使用贤者之石的伦理问题竟能和唯一亲人的生命相权衡,更体现全剧致力塑造道德完人的价值观。

在我个人看来,这不是正常人失去唯一亲人的反应:用尽一切手段,从最保险方法的入手来拯救亲人才是比较接近人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海因兹偷药”的道德难题中,丈夫为给妻子治病,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偷药,却不被广大人民视为恶行,说明人们都朴素地接受事急从权这一作法,而亲情与生死就是权重最大之物。

所以孟子说过,嫂溺叔援,权也,不援,是豺狼也。即使坚持男女授受不亲的亚圣,也认为嫂子溺水小叔不搭手救助堪比财狼。以此作比,但爱德华就是那种嫂子在水里咕咕咕冒泡还要犹豫男女肌肤相亲不合礼数的豺狼型圣人——弟弟生死未卜,还在为拒绝贤者之石苦思冥想新方法,难道不是类似的行为?

当然,以上调侃可能有些过激,我们知道创作者的本意是想塑造一个符合少年漫画普遍标准的善良年轻人,但其表现结果却是爱德华的道德观已经到了高到超出常人,乃至引人不适的程度,甚至不像一个十多岁的少年的所作所为。为了维护爱德华的道德完人形象,怒斥复仇与拯救普莱德这两个情节甚至对剧情的合理性造成了较大损害。

但以上观念的负面影响不止于此,更是在后续剧情中削弱了整个作品的戏剧性与表现力,导致了结尾的乏力。


3 结局的平庸与沉沦

如果说钢炼FA在前半部分的表现堪称优秀,那与之前相比,其结局却相当平庸:无论是在危机的解决、情感的操纵、主要问题的解决与人物升华上,这个结尾都乏善可陈。

3.1 危机的塑造与铺垫

多数的虚构类、非虚构类作品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套路:问题解决。在论文中可能是解决一项技术瓶颈,在虚构故事中则是主角如何解决打倒反派的难题。而在钢炼FA中,主角团面临的尴尬则是——瓶中小人这个反派在设定上太强了,足以移山造海,徒手造人,单凭主角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作者的解决方法就是召唤一个和反派同一级别的超强队友——霍因海姆。反派是活了千年的妖人,霍因海姆也是千年妖人;反派拥有神之炼金术,霍因海姆也有各种黒科技与之对抗;反派策划阴谋千年之久,霍因海姆正好也花了同样漫长的时间来反阴谋。由于霍因海姆比反派瓶中小人稍弱一筹,只要加入主角一方刚好能让双方战力平衡,有来有回。

但这种方法并不高明,而且也非原创:

类似宗教故事中主角无法打败撒旦,就给主角方支援一个和撒旦同等级的加百列,山体太大而愚公挖不动,就让天帝召唤搬运工施以援手。这种强加超强配角的作法本质是一种变相的机械降神,在《鬼灭之刃》中有类似的情节:主角团无法对抗活了几百年的老鬼无惨,于是一个同样活了几百年并为针对老鬼而生的角色珠绪出面削弱反派,让主角能和反派旗鼓相当地打一场。

霍因海姆的作用也非常类似,就是将反派削弱到能和主角对抗的程度。但这个角色在设计上做得太过了:他包办了太多的内容,包括后期最重磅的剧情——阻止国土炼成。

国土炼成作为FA中的最终阴谋,铺垫了三十回之久。这个剧情理应有很强的爆发与存在感,带给主角极大的困难。但实际上,由于霍因海姆出手的原因,国土炼成的内容雷声大雨点小,在几分钟之中内就被其反转破坏。

结果,留给主角的最终决战场景就只剩下一个了——在司令部和瓶中小人肉搏斗殴。这场最后的打戏过于乏味平淡,缺乏亮点,无法撑起整个结尾。这也是为什么钢炼FA显得头重脚轻,因为花了半部剧集铺垫的重大事件让一个机械降神的配角完成了,主角在旁观中过了最难的一关,这是不合乎剧情的分配权重的,就像在最终圣战中主角干掉了两个看门小鬼,而旁观加百利降临打败撒旦一样。国土炼成这个铺垫最久的任务就应该让塑造最多的角色,即几位主角参与完成,而不应该沦为最终肉搏战前一闪即逝的前奏。

3.2 情感的操纵与戏剧加工

一个优秀剧本不仅应该有扎实的内容,还要能恰到好处地给予观众以情绪的波动,也就是所谓戏剧性。一个缺乏戏剧性的剧本会让人觉得内心缺乏波动而难以投入。

制造戏剧性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情绪正负效价的反转:极度的负面情绪转为正面,或正面情绪向负面情绪的变化。简而言之,要制造意外的正面结局,首先要塑造一个令观众绝望的负面场景。但这恰恰是钢炼FA结局的欠缺之处:缺乏负性情绪的沉淀。

首先体现在阿尔放弃生命炼成爱德手臂的剧情上

阿尔在最绝望的关头放弃生命,拯救了哥哥,这本该是黑暗中的曙光,让观众在最黑暗的剧情中感受兄弟之情并为之流泪的剧情。

但该剧情实际是在非常不绝望的情形下发生,导致大大影响了其观感:

反派已经被打到强弩之末,能够被爱德华赤手空拳打死;

爱德华本身也没有死去或重伤,只是损失了机械铠,左臂被铁钉定住;

更重要的是兄弟俩也并非孤立无援——身边的援军有马斯坦上校、阿姆斯特朗、老师夫妇、葛利德和小梅等一众友军,大家都只是被冲击波吹飞,事实证明很快都站起了。

在这个不够紧急的氛围下,阿尔牺牲自己炼成哥哥手臂的冲击性与合理性大大削弱了:

观众会质疑,你能远程人体炼成,为什么不能远程炼个大拳头把Boss顶飞呢?从后续剧情中我们可以发现Boss已经连爱德的肉拳都顶不住了啊。或者为什么不直接分解掉爱德胳膊上的铁钉,抑或把铁钉变成碳和铅?哪怕炼个屏障拖延时间,让其他友军来营救也行。

在拥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阿尔却选择了代价最大、操作难度最大、结果最不稳定的人体炼成,其是否可行、能否远程操作完全不可知,还把小梅牵扯进入危险中,不仅让人疑惑于这段剧情的意味,更削弱了情感的爆发力度。所以,观众只能感到作者在强行“首尾呼应”,以防止爱德华兄弟忘掉找回身体这条线索。

其次则是爱德对阿尔的炼成

同样,这个剧情不够激动人心,原因也在于处境不够绝望:爱德华对阿尔的炼成有替代方案和退路——他可以用姚提供的贤者之石炼成,可以用父亲的牺牲炼成,如果等久一点甚至还用马鲁克医生的贤者之石。而这时他纠结的居然是:如何能在不用贤者之石,不违反自己道德准则的情况下救回弟弟的生命?这一伦理问题实际上掩盖了“我的弟弟能不能回来”这个紧急问题,导致整个局面的危急程度大大降低,不再那么动人心魄。

这导致了整个结局中缺乏一个真正的强大的危机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归根结底,这应该怪霍因海姆过于草率地结束了国土炼成的最大难关,只给主角留了最后的零碎任务充数。

3.3 难尽人意的答案

让我们回到问题解决的角度,钢炼FA这部作品将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一是如何挫败瓶中小人的阴谋,拯救国家与人民。这是剧情推进的主线之一。作者给我们的答案是霍因海姆的降临以及角色们的奋斗。

二则是如何恢复兄弟二人的身体,是第二条剧情主线。这个问题实际上比第一个问题更难解决,因为其本质为一个人伦问题:恢复身体需要贤者之石,贤者之石由他人生命炼成,能否牺牲他人性命为自己谋利呢?这也是折磨主角的最关键问题:跟据等价交换,只有生命才能换回生命,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奇迹,是否存在其正当性?

而当被拯救的一方涉及弟弟的生命时,这又回到了我们提到的道德两难困境——“海因兹偷药问题”:妻子病重,买不到药,丈夫偷药是对是错?同样,阿尔没有贤者之石会死去,爱德华使用贤者之石炼成弟弟,是对是错呢?

但本剧作者给的答案是:你不需要偷药,妻子也不会死,我给你一种方法,让这个两难不再成立,就不用两难择一!

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悖论:通过破坏两难情境的确可以解决两难问题,但不再两难的困境也没有了要解决的价值!就像让超人搬走电车并不能解决电车困境本身,只是把现场变成了电车困境以外的场景。

而在本剧中,爱德华得到了“等价交换”法则下两全其美的方法,代价就是“等价交换”本身的严肃性遭到了破坏:原来冷酷而严肃的等价交换变成了可以讨价还价之所——一旦开了一个口子,让生命之外的东西,如炼金术能力,可以交换生命,那整个法则都会受到动摇:既然可以用炼金术技能交换一次奇迹的炼成,那我用阅读识字的技能交换是否可以?工程师技能,脚踏车技能可以么?是不是只要有这项操作,每个炼金术士理论上都可以牺牲炼金能力,复活至少一个人?如果复活的人也保留炼金能力,他岂不是可以再复活别人,导致人类彻底战胜死亡?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以破坏为问题的代价解决问题,事实上降低了整个问题的品质和严肃性。更重要的是,它也使主角也失去了经历一次真正危机,直面矛盾,做出抉择的机会,使得人物形象缺乏最终的成长与升华。


4 总结与致敬

所以,应该如何评价钢之炼金术师FA这部作品?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披着严肃剧情外衣的少年王道之作,有着不错的开头与中段剧情,最终以一个平庸而贫乏的结局收尾。贫乏体现在剧情上:最终结局的设计上有许多技术瑕疵;平庸则体现于人物与主旨:塑造了一批中规中矩,却也缺乏深度与区分度的人物,辅之以过于正确的道德说教和合家欢式的完美结局,让人在结尾处昏昏欲睡。的确,FA在前半部分的演绎更加出色,但这也只是相对同类的少年王道作品而言。至少在我个人看来,也远远没有达到独树一帜的优秀程度。

当然,从其优点看,钢炼FA节奏流畅紧凑,打斗场景魄力非凡,结局温暖平和,首尾呼应,毫无冗余枝节。如果你是合家欢类作品的受众,或者热爱直截爽快的战斗作画,又对人性挖掘无敏感偏好,可能更能欣赏这样的作品。但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在看完后很难产生回味的余韵,也很难引起对剧情的探讨与反思,因为整部作品就是如此直白,基本留不下什么余地探讨,角色的转变完全靠独白说出,也没什么可供研究的留白。换言之,这部作品为了严守少年王道的创作准则,在价值观和情节进展上都过于保守,固然没有争议,也失去了应有的锐气与闪光。这也是为什么对另一部分人而言,这部作品从任何方面都难称出色。

但从另一个角度,这可能恰恰是这部番的优点——通过讲一个外表复杂严肃,实则老套的故事,在满足一般受众的同时,也筛选出了奉其作为神作的激进信徒团体,强化了他们对自身品味的信心与自豪感。而这些蒙受启示之人,便是伟大的钢炼FA战斗粉丝。跟据个人经历,没有点蜜汁自信,不会口出恶言,还真没资格说自己是真正的战斗粉丝。尽管逐渐式微,这些勇者至今仍存在于社交网络的各个角落里中,为彰显其远播四海的良好声名与的个不凡人修养而进行着无尽的圣战。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