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YAMAHA YZF-R6车型:
R6车型起始于1999年,如果一定要寻找R6的来源,应该是偏向于运动车型的FZR600R系列,从1995年开始出现明显的运动气息(下图)

1999年,YAMAHA 在600CC领域推出了全新设计的、第一代YZF-R6。排量600CC最大马力120匹,干重169公斤,直列四缸、每缸四气门、DOHC结构、侧边排气、前后碟刹、化油器、正置减震、链条传动、压缩比12.4:1,为运动而生的仿赛车型YZF-R6获得大量赞誉。(下图)


2000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无性能、外形调整(下图)


2001年,YZF-R6发动机进行了改进,减重至干重167.5公斤,尾部增加LED分灯设计,为了适配新的尾灯减少了乘客座位下的储物空间。2001年其他厂商都开始尝试电喷系统,YZF-R6依然保持化油器(下图)


2002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无其他调整(下图)


2003年,YZF-R6属于大改款,使用了全新的车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车架刚性。发动机90%的零件全新设计,并且大量使用锻造工艺。水箱、转向几何、后摇臂、拖拽距、排气内部材质等都有所变更,并且开始使用38mm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喷~)及YISS防盗系统,全车干重减重至162KG。在外观的区别上,大灯、侧板、5副轮毂是最容易区分的标识,2003年还推出了黄黑色的纪念板花~(下图




2004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无重要调整,下图表示



2005年,YZF-R6迎来了小改款,前减震从正置改为41mm倒置(终于用上倒置减震了),前刹车卡钳改为放射式,前刹车碟直径增加,发动机经过调校增加到126匹马力等,同时推出黄黑色46号纪念板花(罗西~这个车带有特米排气,一侧是黄色、一侧是黑色,早上骑辆黄车走,晚上骑辆黑车回,相当拉风)




2006年,YZF-R6迎来了大改款,改动太多了,源自MOTOGP的YCC-T电子油门控制系统、配合全新设计的进气系统发动机马力达到127匹,压缩比达到12.8:1、Deltabox车架等等。除了性能的改变,外观的变化更直接,大灯、导流罩、进气口、排气都换了,更流线、更性感的造型,让你一眼就能与2005年的R6做区别,老样式的侧排气终于换了,更贴近我们现在常见的近年代R6…(下图)



2007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无重要调整(下图



2008年,YZF-R6发动机重新调整压缩比到达13:1创下新高,马力输出到达129匹。车架、摇臂、刹车碟、骑行三角都有所变化,在外观上排气的形状改变、进气口的小灯从梯形变为十字星形状(下图)



2009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无重要调整(下图)



2010年,YZF-R6调整了引擎马力,整体降低到124匹用以提高中段的力量。从外观上来看,只有排气更长了,没有最长只有更长~(下图)



2011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无重要调整(下图)



2012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增加了50周年红白纪念款板花,无重要调整(下图)




2013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增加了蓝色轮毂的配色,无重要调整(下图)



2014年,YZF-R6做了板花变动,增加蓝色轮毂配色,无重要调整(下图)



下方是2015年YZF-R6的主要参数及图赏:没有实质性的东西还是版花



2016年-R6
好吧,又是针对板花更新。在美国还增加了黄色的纪念版




2017年终于大变款,等待一万年😂😂
2017YAMAHA YZF-R6 规格表
引擎型式:四冲程,水冷,DOHC,直列四缸引擎
供油方式:电子喷射系统、YCC-T、YCC-I
缸径 x 行程:67 x 42.5mm
排气量:599cc
压缩比:13.1:1
最高马力:NA
最大扭力:NA
传动方式:6速链条传动
车架型式:DeltaBox 铝合金车架
前倾角:24度
前悬吊:KYB 43mm 全可调倒叉
后悬吊:KYB 单体全可调避震、铝合金双摇臂
前刹车:双双子星对四卡钳、320mm 浮动碟、ABS
后刹车:NISSIN 单活塞卡钳、220mm 碟盘、ABS
轴距:1,375mm
座高:850mm
湿重:190kg

新一代的R6 在外型和R1 类似,向YZR-M1 看齐,使用与R1 同样的LED 大灯,正面看过去,最大的差异就是LED 灯眉的不同,以及比例上更宽一点的车头。官方资料表示,这是最具空力效力的外型设计,比起前代有8% 的提升。新的铝合金油箱,也明显来自老大哥R1,由YAMAHA 利用冷金属转移(CMT)焊接技术,让铝合金油箱的量产得以达成,加上车尾的设计,处处可见R1 的影子,其实正是代表新R6 也获得由R1 下放的技术配备。


R1 下放的配备中,最超规格的就是KYB 悬吊,前、后KYB 悬吊都是与R1 同样产品,将41mm 倒叉升级成43mm 日系公升级跑车的水准,可以说是600仿赛中首见。另外也加入6段可调TCS,以及YAMAHA 动力模式D-mode,具备A、Std、B 三种动力模式,并将ABS 作为标准配备,皆是源自R1 的技术。另外原厂已为R6 下场做好准备,搭配QS 快排,也支持选配的GPS 纪录,让骑士做出最佳赛道单圈

与R1同样的KYB 43mm 前叉
与R1 同样的KYB 避震
可调TCS
可调 TCS 与动力模式
ABS是标配
引擎部分同样搭配YCC-T电子油门与YCC-I 可变进气导管,搭配钛合金汽门,让R6 可轻松拉至16,000转以上,十足的高转亢奋引擎,当然滑动式离合器自然也是标配。副车架搭配全新的镁合金车架,前刹车也修改过,将原本的310mm 碟盘加大至320mm,与公升级看齐,并将总泵换成与R1 同样的NISSIN 直推,提供更好的制动效果。


2017 R6 图片



老R6的脚踏,老6车架,老6后摇臂,老R6排气系统,老R6的轮毂,老R6那廉价的上三星......在2017款R6超现代设计的新外壳下,包裹了一堆腐朽。你可以想象有人过来看你新R6却发现一个老R1仪表在里面的尴尬,太山寨了。唉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