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读书笔记里简单分享了一下的书,这次参加B站专栏的读书活动,就详细地来单独写一篇书评啦~
PS:这次的活动,点赞转发活动稿件也有机会获得官方赠书哦=v=,小伙伴们可以转赞,然后去活动页填一下心愿单~争做分母嘛=v=


关于作者
群星的作者七月,是个奶爸=v=(X)
还没成年就已经在《科幻世界》发文的老~作家,大学毕业之后投身游戏行业,十年未再动笔。创业、结婚、生子,在全国一路漂泊的七月,最后回到了出生地成都定居,决定再次以创作为生——紧跟着,就出版了这本《群星》。

写作背景与出版
《群星》写作于2016年,书中很多科学家都以作者的朋友为原型,作者的写作起源之一就是,当他和真·科学家朋友闲聊时,发现许多科幻作品里的科学家是“真空球形鸡”的形象(有兴趣可以百度),和现实中的科研人员截然不同,他想要写出一些更真实的角色。
而刺激作者写这本书最原始的动因是一个朋友的买房的真实经历——这本书被戏称为“关于汪老师是怎么因为买不起房而被暗恋的女生抛弃于是决定去当一名有前途的恐怖分子的故事”——听起来就很有趣吧~
这本书完稿于2017年,出版在2019年的年末,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卖出了影视改编版权——这的确是一部非常适合影视拍摄的故事——有充实的科幻点,有起伏波折的剧情,有双线结构让人拍拍过去,而且故事里的场景全部取用了成都的各大景点:江口镇、高新区、武侯祠,最后的“BOSS战”甚至是在环球中心地底,对于成都人来讲非常亲切,而对于影视拍摄来讲也非常便利,不知道作者写作的时候有没有做这方面的考量,不过,从世界构建来说,实地取材来写,也是非常“取巧”了。

关于剧情(微剧透醒目)
先发一下官方的简介:
当你凝视宇宙时,宇宙也在凝视着你。
要知道,文明之间,没有对抗,只有碾压!
【内容简介】
五年前,FAST 收到神秘信号,揭开宇宙真相的一角。
五年后,德国格拉苏蒂镇全镇蒸发,一点辐射都没留下。
如今,十九国峰会即将在成都召开,但天府之国却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为保护一千多万市民,国安局两名干探临危受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二十四小时反恐行动!
然而,他们的对手行踪诡异,举止另类,所作所为完全不像恐怖分子。
就在两人接近真相之时,人类文明来到了命运的岔路口……
然后就是微剧透的,我的整理:
这本书的内容是分成现实和回忆两条线的。
现实的线索是在汪教授的带领下,一群由知识分子科研人员组成的恐怖?分子即将在成都掀起巨大的风浪。国安局经过生物改造的强力女战士(X)和作为支援人员的话痨精神障碍者(X)一路与敌人针锋相对,却在任务进行到一半多时,发现自己其实,是国家丢出的饵——然并卵,钓鱼失败,最后成功跟随敌人面对BOSS战的,依然是这一支小队。
回忆的线索则交代了所谓的恐怖?人员们到底知道什么,以及这一改变世界面貌,也许会给整个地球带来灾难的东西是怎样被发现、被研究、被用于世界——同时也可能会毁灭世界。
书里正反两派的观点都是非常能自洽且站得住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个值得拷问自我的问题——我们是愿意,看到真实的世界,宏大的宇宙,试着成长起来,勇敢去挑战未知的困境;还是愿意在安逸的摇篮里,在规则的保护下缓慢地发育,乃至永远做个孩子。
比起科学家买不起房、精神障碍者如何融入世界、精彩的打斗和新奇的科学幻想,我其实觉得,这样的思考立场反倒是,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但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勇气,探索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毁灭的星空?

最近想重读《三体》,刚看完了“前传”《球形闪电》。大刘在后记里说——
“科幻的真正的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食物,这种想象的创造物,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当科幻小说家把它们想象出来后它们就存在了,不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承诺。……中国的科幻作者创造自己世界的欲望并不强,他们满足于在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世界中演绎自己的故事,我们的科幻小说中那些世界都是熟悉的,只剩下故事了。”
在我看来,七月老师的这本《群星》就做到了大刘这一理论——他创造了不存在的天外来物,并且围绕它讲了一个完整的好故事。
于是我们不仅得到了故事,还得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下还有这样的作者在努力创作着,真好:)
最后,附上我的摘抄
1.基础科学的进步不是一两个天才的灵光一现,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整体物质环境。
2.难道他们不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吗?说万里挑一,不为过吧?他已三十,从实验室出来一睁眼,发现自己从小到大相信的一切好像跟他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
3.现代都市的脆弱是超乎想象的。
4.一切所谓心理疾病都是还没有找到明确机理的生理疾病。
5.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想通过考验来了解一个人的“本性”。
考验只会扭曲和改变一个人,让他失去原来的本性。人是橡皮泥一样被环境塑造的生命,而不是裹在泥层里的化石。
6. 有时候怎么活,比活着本身更重要。
End.